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计算机信息中心904服装理论之成衣系列产品设计及其纸样技术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衣
【答案】成衣指近代出现的按标准号型成批量生产的成品的衣服。这是相对于在裁缝店里定做的衣服和自己家里制作的衣服而言的。现在的百货商店和服装专买店中出售的都是成衣。
2. 体型三要素:骨骼、肌肉、皮肤
【答案】体型三要素:骨骼、肌肉、皮肤
①构成体型的基础是骨骼,骨骼上附着肌肉,肌肉上覆盖着皮肤,皮肤与肌肉之间沉积着脂肪,皮下脂肪可看作是皮肤的增厚。
②骨骼决定了人的高矮,肌肉和皮肤左右着人的胖瘦。
③与体型关系最为密切的要属皮肤。
二、简答题
3. 关于服装的起源共有几种学说? 简述各学说的观点。
【答案】(1)生体保护说
服装的起源是人类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环境或为了使身体不受外物伤害,而从长年累月的裸态生活中逐渐进化到用自然的或人工的物体来遮盖和包装身体。
①气候适应说
a. 防寒。10万~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为了对付第四纪冰河期的寒冷,开始使用毛皮衣物。因之,保温、御寒既是服装的目的,又是服装的起因。
b. 避暑。因热穿衣的现象主要存在于生活在沙漠地带的民族。居住于中亚和非洲的沙漠地带的民族,其服饰形式是用衣料从头到脚遮盖起来的。沙漠地带温度很高,湿度却极低,非常干燥。这里的人穿衣服主要是为了防止汗的蒸发,同时也避免日光的暴晒。
②人体保护说
衣物的产生并非仅仅由于寒冷,而是人类的直立行走引起的。四足爬行的动物,外部器官是藏在身体的末端或下部,而直立的人类则被暴露出来。为了保护性器官不被外界其他物体所伤害,人类发明了腰布、兜档布、阴茎套、袋等把这部分保护起来,进而把身体的其他部分一一头部、躯干部、四肢、手、脚等包裹起来,这就产生了衣物。
(2)人体装饰说
服装的起因来自于人们想使自己更富有魅力,想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心理冲动,这其中包括护符说、象征说、审美说和性差说。
①护符说
原始人在自然崇拜和图腾信仰中,相信万物皆有灵。原始人为了使恶灵不能近身,同时为了得到善灵的保护,用绳子把一些特定的物体,如贝壳、石头、羽毛、兽齿、叶子、果实等戴在身上,以示保佑和避邪。这种穿戴护符的行动发展到后来,就是人类的衣生活行动。
②象征说
最初佩挂在人身上的物体是作为某种象征而出现的,到后来就演变为衣物和装饰品,强者、勇武者、酋长、种族族长等,为了象征自己的力量和权威,用一些鲜艳夺目、便于识别的物体装饰在身上。一般都用特别稀有的东西,如美丽的羽毛、猛兽的牙齿、贵重的玉石、难得的贝壳等作为象征的标志。如山顶洞人用石珠、海蜡壳、兽牙、鱼骨和骨管装饰自己。
③审美说
服装的起源,是人类美的感情的表现。人之所以要穿衣物,就是为了美化自身,这是人类想使自身更具有魅力,想用自己认为美的物体来装饰自身的一种本能性冲动。
④性差说
又称异性吸引说。人类之所以要用衣物来装饰自己,是因为男女两性相互为了吸引对方,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好感,把性的特征装饰得特别突出。性差说认为衣物是性的表现,是对两性特征的区别和强调。
(3)羞耻说人类之所以要穿用衣物,用各种方式来遮盖身体,是出于羞耻心。即服装起源于这种羞耻心的产生。
4. 你如何看待服装的民族性与国际性这个问题?
【答案】(1)服装的国际性
现代的国际关系,以维持世界和平,提高人类文化,确保人类的福利为目的,以国际性的联合团结为目标。伴随着这种形势,取得了近代世界领导地位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服饰,即所谓的西方服饰文化,占据了国际服的地位,作为世界上的共同服装,普遍受到人们的承认。特别是随着现代交通、通讯的发达,各国之间交流的频繁,贸易的发展,更加促使人类服装卜的国际性同化现象的形成。
(2)服装的民族性
由于各自所处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民族服装文化还将继续被保留和发展,世界各民族一面穿着自己特有的民族服饰,一面使用着国际性的西式服饰,这种服装文化的融合、混合、共存现象也呈现出一种国际同化的趋势。
5. 举例说明服装有哪些机能。
【答案】(1)防护机能
①服装具有适应气候机能,可以防寒、防暑。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会穿透气性差、层数较多的衣服; 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会穿透气性较好的衣服。
②服装可以防风防雨等。如风沙过大,人们可以穿风衣,戴帽子; 下雨的时候穿雨衣。
(2)适应机能
①适应运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运动着的人穿用各种衣物,一般首先要求这些衣物不阻碍人的各种动作,而且还要发挥出协助人们的各种生活行动,提高效率的作用。
②服装对于住居的适应
人的居住环境与人的着装关系十分密切。建筑是半永久性的生活设施,衣物则是不断变化的生活资料,因此,前者具有主导性和优先性,后者是受其影响而发展变化的。
(3)审美机能
①形态美
服装的形态美包含两方面的所包含的内容:一方面是衣物本身的材质美、制作工艺的精美和造型美:另一方面是人着装后衣与人混然一体,高度统一而形成的某种状态美。只有当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互协调,高度统一时,才可能形成服装的形态美。
②色彩美
色彩美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衣物本身的配色效果; 另一方面是二次成形后,各种不同质感和造型的物体组合、搭配在一起时形成的配色效果。特别是衣物与衣物之间,衣物与人体之间的配色关系。
③动态美
服装是山活生生的人穿戴上一定的衣物形成的一种活动的审美对象。衣物的放松量、衣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对于服装动态美的表现至关重要。像舞蹈服和传统的剧装等通过强调服装的动态美来创造某种艺术效果的特殊衣装,大都夸大了衣物离体部的装饰,如长长的水袖、宽敞的裙摆、悬垂的饰带,随着表演者优美的舞姿,表现出令人陶醉的动态美效果。动态美的表现与衣料有关,柔软的、轻盈飘逸的、垂感好的衣料,富有弹性的衣料,有动感花纹的衣料,都有助于动态美的表现。
(4)容仪机能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某种形式的着装效果来对他人表示某种礼貌和礼节,表达某种友好的心机,显示某种威严和高贵气质,这就是服装的容仪机能。
(5)服装的标识机能
利用服装象征着服用者身份这种社会作用,通过服装的外观性形态来区别服用者,表示其所属、职业、阶级、任务及行动的机能。
(6)扮饰机能
利用服装标识服用者的机能,可以使人感觉服用者像另外一个人,即穿上特定的服饰,就表现出那种服饰所表示的人格。扮装、化装、假装、拟装就是以此来变换人格内容的。这实际上是服装的蒙蔽机能。如化装是便衣警察、侦探、间谍、特务所惯用的人格变换手段,服装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蒙蔽作用。;
(7)耐久机能
穿用衣物后表现出来的服装有如上所述的各种机能,但是人们希望这种机能有一种永久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