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813民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之《经济法》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证券信息持续公开制度
【答案】证券信息持续公开制度是证券市场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它要求证券发行人及其他义务人在证券发行、上市时以及上市后。应将与证券发行、上市以及上市后有关的一切情况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向社会公开,任何投资者都有权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有关的资料,以供其作出投资判断。实现证券信息持续公开制度,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强化对发行人和上市公司的社会监督,有效地防止证券欺诈行为。
2. 渔业权
【答案】渔业权,是指进行渔业生产活动所应取得的权利。根据我国《渔业法》的规定,它主要包括养殖权、捕捞权等。渔业权主要意味着权利人经行政许可可以进行采捕、养殖水生动植物的行为,并通过这些行为对渔获物进一步享有物的所有权。渔业权是一种区别于一般物权的特别物权,是由渔业法予以特别规范、赋予特定名称和专门内容的资源物权。
3. 广告活动
【答案】广告活动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广告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广告活动包括以下四个重点:制作适当的销售信息、及时传达给受众、选择适当的时机,用合理的成本。只要是有一定商业系的经营活动,都可以认为是广告活动。
4. 独立董事
【答案】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
二、简述题
5. 增值税法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案】(1)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指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法定增值额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计算出的增值额。
(2)增值税的内容
《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我国增值税法的主要内容。
①纳税主体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②征税客体和征税范围
增值税的征税客体是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其中,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和气体; 劳务则限定为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不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等其他劳务。
③税率
增值税法规定了17%.13%和零税率三档税率。其中,17%为基本税率,13%为低税率,对出口货物一般实行零税率。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为3%
④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一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因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一销售额X 征收率3%
⑤纳税期限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 不能按照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⑥纳税地点
a. 固定业户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b. 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的,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c. 未持有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核发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到外县(市)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向销售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 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销售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进口货物,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6. 简述国家在经济法上的主体地位。
【答案】经济法主体是依据经济法而享有权力或权利,并承担义务的组织体或个体。经济法主体一般可以认为有国家、社会中间层和市场主体三种。其中的国家主体,由于其实施宏观调控行为和市场规制行为(即经济法上的调制行为),对社会中间层主体和市场主体进行调控和规制,而居于重要地位。一般来说,国家的主体地位通过国家作为宏观调控主体和市场规制主体表现出来。
(1)国家是宏观调控主体,享有宏观调控权。国家通过对金融、税收和计划等领域方面的调控行为,保障宏观经济的良险运转,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证经济法宗旨的实现。
(2)国家是市场规制主体,享有市场规制权。国家通过对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进行市场规制行为,排除妨碍市场竞争的障碍,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在健康合理的框架内发展。
(3)通常情况下,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和规制,是通过特定的国家机关进行的。但具体国家机关进行调控和规制活动的后果和责任,仍是由国家来承担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