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农业企业管理(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控制司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控制从小同的角度、按照小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小同类型,其类型及特点为:

(1)按控制信息的性质划分

①反馈控制。指将系统的输出信息返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息进行比较,并利用二者的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反馈控制其实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反馈控制是管理控制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最常用的控制类型。

反馈控制的优点:首先它为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计划执行的效果究竟如何的真实信息。如果反馈显示标准与现实之间只有很小的偏差,说明计划的目的达到了; 如果偏差很大,管理者就应该利用这一信息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也可以参考这一信息使新计划制定得更有效。此外,反馈控制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因为人们希望获得评价他们绩效的信息,而反馈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息。

反馈控制的缺点:时滞问题,即从发现偏差到采取纠正措施之间可能有时间延迟现象,在进行更正的时候,实际情况可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往往是损失己经造成了。

②同期控制。指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的控制。同期控制具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管理者可以在发生重大损失之前及时纠正问题。它是一种主要为基层管理者所采用的控制方法,一般都在现场进行,故又被称为现场控制。它能做到偏差即时发现、即时了解、即时解决。

同期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向下级指示恰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 监督下级的工作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偏差时,立即采取措施纠正。同期控制的关键就是做到控制的及时性,但是这依赖于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它要求做到多种控制方案的事前储备,以及事发后决策者的镇静和果断。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量的管理控制工作,尤其是基层的管理控制工作都属于这种类型。因此,它是控制工作的基础。一个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高低常常会通过这种工作表现出来。

③前馈控制。指观察那些作用于系统的各种可以测量的输入量和主要扰动量,分析它们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关系,在这些可测量的输入量和主要扰动量的小利影响产生以前,通常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来避免它们的小利影响。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前馈控制是控制产生偏差的原因,而不是控制行动结果。

前馈控制的优点:克服了时滞现象。在实际问题发生之前就采取管理行动,可以减少系统的损失,而且可以大大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因此在现实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前馈控制需要对系统输出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要分析可能对系统产生影响的主要扰动量。这一点往往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前馈控制系统一般比较复杂。

(2)按控制的来源划分

①正式组织控制。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的日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正式组织控制是通过管理者设计和建立起来的机构或规定来进行控制。正式组织控制相对于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而言,具有更多的刚性和强制性。

②群体控制。群体控制是由非正式组织发展和维持的。非正式组织是相对于正式组织而存在的,但它并不是由正式组织建立或需要的,而是由于人们相互联系而自发形成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网络,成员之间以共同的感情、爱好以及价值观为纽带。群体控制就是基于成员之间不成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控制。

③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指个人有意识地去按某一规范进行活动。自我控制能力取决于个人本身的素质。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一般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顾全大局的人比看重个人局部利益的人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较高层次需求的人比具有较低层次需求的人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3)按控制的手段划分

①间接控制。间接控制着眼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追究管理者个人的责任使之改进未来的工作。

间接控制的优点是:当管理人员缺乏知识、经验和判断力时可运用间接控制来纠正。同时,间接控制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丰富其知识、经验和判断力,提高管理水平。

缺点是:间接控制是在出现了偏差,造成损失之后才采取措施,因此其花费的代价比较大。另外,有时管理人员可能不愿意花费时间去调查分析偏差的原因; 有的偏差并不能预先估计或及时发现; 有时发现了偏差并查明了原因,管理者或推卸责任或固执己见,而不及时采取措施等。

②直接控制。直接控制着眼于培养更好的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能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管理问题,从而防止出现因管理者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直接控制的优点:第一,由于直接控制比较重视人的素质,因而能对管理人员的优缺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对个人委派任务时能有较大的准确性; 同时,为使管理人员合格,对他们经常进行评价,并进行专门的培训,能消除他们在工作中暴露出的缺点及不足。第_,直接控制可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使其更加有效。它鼓励用自我控制的方法进行控制。第三,由于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素质,减少了偏差的发生,可以减轻损失,节约开支。第四,直接控制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2. 资产剥离与分立的动机有哪些?

【答案】资产剥离与分立的动机主要包括:适应经营环境变化、调整经营战略、提高管理效率、谋求管理激励、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并购决策失误或成为并购决策的一部分、获取税收或管制方面的优势等。

3. 什么是组织管理? 如何理解组织管理的基本目的和主要任务?

【答案】组织管理指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

织职能。

组织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设计一个高效率运行的组织结构,将合适的人员配备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使组织实体围绕其目标有效地运转起来,并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地成长发展。

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是组织高效率运行的基础。要使组织实体能高效率地运转,组织管理者还必须将合适的人员配备到合适的职位,使之按职责要求有效地展开工作,完成其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组织管理者必须关注组织人员的选聘、培养和绩效考评,使人员的素质能力与职务要求相匹配,与组织成长发展相适应。此外,组织管理者还必须随时关注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影响,对组织结构的运行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革,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地成长发展。

4. 什么是组织? 如何理解组织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

【答案】管理学中,组织有一层含义,即:组织实体、组织工作和组织职能。

(1)组织实体

一个实体的组织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完成共同任务,按一定规则和程序组成的具有特定行为功能的人类群体,是人们进行集体性活动的必要基础和条件。组织实体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①职责(responsibility )。即组织实体中某个职位卜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应履行的责任。

②职权(authority )o 即为保证组织实体中某一职务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责任,通过组织制度设计赋予该职位的行政权力。

③负责关系(a ((ountability )。即组织实体中上下级职位之间的责任义务关系。下级有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任务的责任,有向上级报告工作绩效的义务; 上级有对下级工作进行指挥、指导、引导、协调的责任。

④组织结构图(thestru (tureoforganization )或组织结构体系。即组织实体内各机构、各职位之间形成的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体系。

(2)组织工作

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日标任务,具体地组织各种资源和各类人员展开工作,适当地处理各种关系,有效地发挥每个组织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最佳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过程。最广义的组织工作既包括了对组织机构实体的组织,即如何构建一个组织实体,并使之围绕其目标使命运转起来; 也包括了对企业工作流程的组织,即如何对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力资源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地组织起来的工作。狭义的组织工作,在管理学上仅指组织实体的组织。

(3)组织职能

作为管理职能的组织含义,是上述关于组织的两个层面的含义的集合。一方面,组织职能是指组织工作,即如何根据管理工作任务的要求和人员的特点设计职务,进行授权和委派,将适当的人员配置到适当的岗位上,并用制度规范组织中各成员、各职位职责的上下左右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协调运转; 另一方面,组织职能还包括了组织实体如何构建、运行和发展,以及对其目标、功能、结构和运作机制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