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现代西方哲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笛卡尔的天赋观念
【答案】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是对观念的一种分类。关于天赋观念的概念有几种观点:①天赋是发源于心灵本身,而不是来自于经验; ②在出生时,天赋是指潜在于心灵之中的观念,经验以某种方式使它们显示出来; ③它们是由我们天生具有的倾向形成的。按照观念的不同来源,笛卡尔把所有的观念分为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三类。他认为天赋观念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因此是不会错的,并将天赋观念作为我们获得普遍必然的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
2. 这一个
【答案】“这一个”是亚里士多德构造的专有名词。在《范畴篇》中,“这一个”是指“个别的且数量上为一个”,是与第二实体相对的第一实体的标志。在《形而上学》中,他认为“这一个”是第一实体,表示“是者”指称的个别事物的存在,与“这一类”表示的共相相对立。在《形而上学》中,他提出了在形式、质料及形式与质料的复合物三者之间,形式最合乎“这一个”的标准。在这里,形式是一个殊相,但也有学者认为形式是一种共相。这一争论与“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表示的是普遍还是个别”的争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3.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
【答案】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市民社会是独立的个人的联合,是一种相对的全体。市民社会包括需要的体系,是指在能满足各种需求的经济活动、公共权威、司法和公司的管理中的组织和实践活动。市民社会分为廿个等级:①实体性等级,是指农民阶级,它依赖于自然界:②反思等级,是指产业等级,它倾向于自由的经济活动; ③普遍等级,是指公职官员,它以公众利益为职业。黑格尔认为,在市民社会中,人们成为有产阶级,具有平等的公民权利,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并存在确定的法律制度来保证个人自由,协调个人的需要和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
4. 费希特的知识学
【答案】费希特的知识学是指“科学的科学”、“知识的知识”。它关注的是事实的依据和知识的可能性。费希特认为先验哲学必须以第一原则为全部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一切区分都能从第一原则中推出来。他把哲学中第一原则的是非问题归结于人的性格的高低差别,这表现了他以实践理性为根本主张。他的知识学分为三个部分:①理论哲学,它的对象是自然界整体; ②实践哲学,它的对象是伦理道德; ③关于公设的哲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它包含以自然权利学说为特点的政治哲学、以未来为目标的奋斗哲学和以理性宗教为导向的宗教哲学。
5. 先天综合判断
【答案】“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其来源是体漠关于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分。这一概念是为了解决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问题而提出的,是对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知识论的综合。一切认识都基于判断,康德把判断分为三种类型:先天分析判断、后天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而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既能扩展我们的知识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它才是可靠的科学知识的根据。先天综合判断又可分为数学命题、自然科学的命题、形而上学的命题三类。为了把形而上学改造为未来的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也必须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基础,它将为人类的知识和一切理性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6. 启蒙运动
【答案】启蒙运动是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思想解放和历史进步的运动,这场运动以哲学为核心且声势浩大。“启蒙”是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的意思。启蒙理性是17世纪的哲学与科学精神的继续,是乐观主义的历史进步观,是现代理性。启蒙主义的纲领就是现代卞义和现代化的纲领。启蒙运动是遍及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有苏格兰、德国等国的启蒙运动,但法国的启蒙运动最为彻底,影响最大,法国大革命是它的直接结果。法国的启蒙学者可分为以伏尔泰、卢梭、孟德斯坞为代表的温和论者和以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激进论者。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7. 爱智
【答案】爱智是指哲学。从语义上来说,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从哲学本身来说,所有的科学都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哲学是对这种规则的反思,也就是对其“思想前提”的追问。只有这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8. “白板”说
【答案】“白板”说是指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这个用语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中,亚里士多德说,灵魂像一块写字板,虽然它潜在地是可想象的任何东西,但是在它有了思想之前,它实际上什么也不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 ·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学说,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有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
二、简答题
9.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谁的作品? 请简述该书的基本思想?
【答案】《作为表象和意志的世界》是叔本华的哲学代表作。本书的基本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认为由充足理由律支配的世界、作为经验和科学的对象的世界,都属于表象的世界。反省和抽象意识只是哲学的思考,这使人们明白围绕着他的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的,“世界是我的表象”。他认为这条真理比任何其他真理都要普遍和绝对,它是一切认识的真理的前提。因为任何认识和真理都必然要预设主客分立这个共同而基本的原则,而主客分立则意味着客体必须以主体为转移而存在。
(2)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是指我们先天意识到的、构成整个现象世界的表象的四种联系形式。叔本华认为任何一个客体都小是以完全孤立和分散的形式呈现于人的表象中,我们关于对象的表象都以一定的形式与其他表象相联系。科学知识总是表象之间的联系的知识,它表示一个已知对象的系统,而不只是表象的集合。这意味着必然存在着作为这种联系的充足理由。充足理由律是支配关于现象世界的知识的基本原则。叔本华把人的表象能力分为直观表象能力、思维表象能力、感性想象表象能力、独立表象能力。充足理由律有四种表现形式:
①直观的、经验的表象,即主体按照时间、空间及因果性等先天的感知形式所构成的关于物理世界的对象。
②由抽象概念构成的表象,其相应的联系形式为判断,即概念的综合。
③时空的纯直观的表象,它们是数学的对象。
④对象只有一个,即作为意愿的源泉和主体的自我。
它们分别由生成的、认识的、定律的、动机律的充足理由律所支配,分别是物理的、逻辑的、数学的和伦理的理由。这些充足理由律是主体先天具有的,它不依赖客体,任何客体都是主体运用其固有的表象能力、按照同样为主体所固有的充足理由构成的。
(3)意志的世界
①人的真正存在是意志。现象世界作为主体的表象而存在。主体本身又是表象世界中的个体,它必须有身体作为其凭借。人最根本的东西是情感和欲望,即意志。因此,人的理性、知识就其起源和实质而言,都是服从于意志的。理性的目的不是其本身,而是作为满足欲望的手段。人的记忆、性格、智慧等一切心理意识现象,甚至连人的肉体活动,都由意志所决定。
②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既然人是有意志和欲望并由意志和欲望来支配其一切的,那整个宇宙也必然是这样的。意志是无所不在的,它既是每一特殊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核心,也是全部事物的实质和核心,它既表现于盲目的自然力中,也表现于人的自觉的行为中。因此,世界只是这个意志的一面镜子。
(4)生命意志
意志的基本特点是求生存,即“生命意志”。万物最珍贵的就是生存,利己主义是人类的天性。叔本华用生命意志来说明具体事物何以存在和自在之物的世界如何通向现象世界。
①具体事物的存在
a. 生命意志即宇宙意志,它表现为世界上名色各样的不同等级的事物通过不同等级的理念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