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研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所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答案或结论不是由教师给出,而是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获得。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其基本变革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目标是把一系列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和学习活动之中。研究性阅读教学正是研究性学习所包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做初步探索:
一、研究性阅读教学产生的背景。教部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针对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与新课标之间还存在很大距离,研究性阅读教学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内涵及依据。研究性阅读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一种以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为教学理念,以合作探究为主要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为前提,围绕阅读目的、有效把握文间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的活动。研究性阅读教学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它以建构主义、后现代课程观及接受美学等理论为主要依据,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南,以研究性学习实践为参照,构建的课堂阅读教学的新范式。
三、研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性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教学流程﹑指导策略﹑遵循的原则和阅读评价四项内容.首先,教学流程采取以下教学步骤:创设问题情境—定题或选题—分工合作研讨—表达和交流—教师评价小结。其中,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创设情境:一是通过教师提供丰富的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迅速找到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二是通过教师给出一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得到一个找到问题的杠杆或桥梁。定题或选题,一是由教师指定,二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研究专题,三是由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确立。分工合作研讨,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质性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对课题所持有的态度意见,将学生分组,然后要学生制定出研讨计划。表达交流﹐是整个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同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不同的是,它侧重于文本所蕴涵的信息意义深浅不同,不一定非形成论文不可。教师评价小结,应着眼于学习过程而非结果上,应该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其次,教师的指导策略重心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境、确立话题,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在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适当引导、相机点拨;促动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研读体会、成果;指导学生总结、反思、评价侧重过程性评价。再次,研究性阅读教学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研究性原则 .最后,研究性阅读评价,应遵循过程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和应用性原则.评价指向不应过于重视其研究结论的价值和意义,而应该把学生得出的结论的研究过程作为评价的重点.
关键词:阅读 研究性 依据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