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探究

关键词:对话,对话式阅读教学,教师,学生,文本。

  摘要


对话教学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众人关注的一个焦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依据,它对当前及未来的语文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历次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提到的。本文旨在从对话理论的角度解读阅读教学,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探求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意义以及实施策略,指出走向对话,是当今阅读教学的变革方向。阅读教学必须走出过去以教师、教材、知识为中心对文本的单一肢解的分析,而要在师生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前提下,通过语言的交流而走向思维、心灵、精神、生命的深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应该是一种教学理念。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立足于育人立人及人的发展。
本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明确对话、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探寻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传统的灌输式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过分强调阅读教学的模式化、阅读检测的标准化,将阅读教学复杂多样的过程变得孤立、单一和极不对称。这样的阅读现状,结果是造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独语化、学生阅读学习的被动化;文本解读的统一化、师生关系的尊卑化。指出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历史发展的需要。
第三部分:指出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特征。即:对话式阅读教学应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是开放的、多元的教学;是互动的、合作的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是走向个性,涌动生命灵性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非功利目的的教学。
第四部分:制定出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形式及实施策略。 即师本对话的内涵及实施策略:悟透作者的情感内涵、从学生的角度与文本对话、确定好师生、生生对话的话题及初步的思路;生本对话的内涵及实施策略: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思考空间,质疑契机;师生对话的内涵及实施策略: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明确教师的角色意识、创设有利于师生、生生对话的情境、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生生对话的内涵及实施策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