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826旅游综合之《旅游学概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答案】旅游客流规律,反映的是旅游者在流向与流量方面变化与发展的基本法则。

(1)旅游客流规律的基本规律

①从总体上讲,人们外出旅游地域范围的发展总是由近及远。

a. 旅行距离近,交通费用较小。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b. 往返的旅程时间较短。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时间条件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c. 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易于适应。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旅游客源地社会与旅游目的地社会之间的社会文化障碍较小,因而乐于互访的人数较多。

d. 在旅行手续以及交通情况方面相对便利。距离较近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通常都比较便利,因而来往旅游者人数众多。

②旅游客流主要源自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a. 人均收入水平高,消遣型旅游需求市场的发育程度较高;

b. 工商业发达,差旅型旅游需求市场规模较大;

c. 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容易把握旅游信息。

(2)旅游客流发展趋势

①超大型城市往往都会形成重要的旅游中心。

超大型城市,是指居民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这类超大型城市小仅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而且是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

a. 这类城市集中地代表着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拥有较多的旅游吸引物,并且旅游服务设施完备;

b. 这类城市往往都是交通枢纽,是来访游客的重要集散地。

②亚太地区在全球旅游业中的地位持续提升。

这一趋势的发展己经持续丁半个多世纪。亚太地区的入境旅游接待量己经超过美洲,从而改变了全球入境旅游业“三足鼎立”的地区排序传统格局。

③全球远程国际旅游的增长速度将会继续高于区内国际旅游。

在远程国际旅游客流中,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这三地之间的客流一直都是并将继续是其中的主流。

2. 在全球国际旅游人次中,近距离的国际旅游何以会占绝大比重?

【答案】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活动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都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发现,除了极个别的小国之外,国内旅游活动的规模总是大

于出国旅游活动的规模,并且近距离旅游的客流量总是占据很大的比重。

形成近程旅游所占比重较大的基本原因包括:

(1)旅行距离近,交通费用较小。这意味着,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无疑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2)往返的旅程时间较短。这意味着,在近程旅游方一面,拥有时间条件的人数较多,特别是寻常周末休假时间也可用于出旅游,因而需求量较大。

(3)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易于适应。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旅游客源地社会与旅游日的地社会之间的社会文化障碍较小,因而乐于互访的人数较多。

(4)在旅行手续以及交通情况方面相对便利。就国际旅游而言,很多国家对邻国居民的旅游来访都实行免办签证或者只需在入境口岸办理简单的临时签证。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通常无需办理旨在准入的履行手续。此外,由于距离较近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通常都比较便利,因而来往旅游者人数众多,甚至会有很多自驾车旅游者。

二、论述题

3. 试述并解释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

【答案】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及其解释如下:

(1)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是: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体闲、商务以及其他日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2)国际知名旅游学者、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史密斯教授对这一定义的解读是,“旅游是一个人旅行前往其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开展的一整套活动,整个行程历时小超过一年,并且其外出旅行的主要目的小是去从事从该地获取劳动报酬的活动”。

(3)据此,基于中文表达习惯的考虑,可将旅游活动的定义理解为: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口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

4. 我国在旅游统计中对国内旅游者是如何界定和分类的? 有哪些具体规定?

【答案】(1)在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中,对纳入国内旅游统计范围的人员统称为国内游客。对国内游客的具体解释是: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等原因,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在这一定义中,惯常居住地是指一个人最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于此居住的城镇(乡村),或者虽然在这个城镇(乡村)只居住了较短的时期,但未来12个月仍会返回那里居住。

(2)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体系中,国内游客分为两类:

①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并在到访之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②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大陆境内10公里以外的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到访地区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的国内游客。

(3)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中还规定,国内游客统计范围中不包括下列人员:

①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的领导十部;

②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③调遣的武装人员;

④到外地入学就读的学生;

⑤到外地基层锻炼的干部;

⑥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⑦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5. 奖励旅游市场何以会迅速扩大?

【答案】奖励旅游是指公司、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为了激励员工,组织他们及其配偶外出旅游度假的活动。奖励旅游市场迅速扩大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的考虑:

(1)奖励旅游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胜于传统的金钱或物质奖励

①就激励作用的时效而言,金钱和物质奖励所产生的刺激作用通常时效较短,往往维持不了多久便会被人遗忘; 奖励旅游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远比金钱和物质奖励来得持久。

②就激励对象的范围而言,金钱和物质奖品通常只能使受奖者本人受到激励,对于其他员工似乎不会有多大触动; 奖励旅游的实施往往会带来奖励少数人、激励一大片的效果。

(2)参加奖励旅游是一种难得的特殊经历

①奖励旅游活动的开展一般都是由本公司的高层领导出面作陪,这对于受奖员工来说无疑是一种殊荣。

②奖励旅游的出游目的地通常都经特别挑选,一般都是选择员工个人不大容易前往的地方。 ③奖励旅游的活动内容往往都是采用量身定制的做法,由专门的经营商进行特别组织与安排。 ④最为与众不同的是,在奖励旅游活动期间,陪同活动的本公司高层领导通常都会抽出半天或一天的时间组织开会,与受奖者一起共商本公司的发展大计。

6. 列举井解释旅游产品的特点。

【答案】与实物产品相比较,旅游产品的特点主要包括:

(1)无形性

①旅游产品都属于非物质的无形产品,主要表现在:

a. 旅游产品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经历”;

b.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则是借助一定的设施设备面向旅游消费者市场提供的旅游服务。

②旅游产品的无形性特点决定了旅游消费者在就某一旅游产品做出购买决策之前,难以对其品质进行查验,也决定了旅游营销者只能借助附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等手段使这一无形产品有形化,以促使旅游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2)不可转移性

①旅游产品具有在空间上不可转移的特点。即使是进入流通领域后,旅游产品本身仍固守于既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