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54社会保障综合之《社会保障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最低生活保障

【答案】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是指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制度安排。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的现代化,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最低生活保障的目标是克服现实中的贫困问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个变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被相应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政府制定,具有法律效力。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可一成不变,而是要经常进行调整。

2. 军人抚恤优待

【答案】军人抚恤优待制度是军人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争年代建立至今,己经走过了较长的历程,现行法律依据是2004年国务院颁布实行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该制度强调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民政部门是军人抚恤优待工作的主管机关,该制度的内容包括死亡抚恤、遗属一次性抚恤及定期抚恤、残疾抚恤、军人生活与交通优待、残疾军人医疗优待等。

3. 效率

【答案】效率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宏观意义上的效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通常用实现了“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来描述; 第二阶段是可持续的综合效率,仍体现了人类对效率的追求,但增加了生态、环境对效率的制约条件,丰富了效率的内涵; 第三阶段是网络经济的效率,又称“后工业效率”,指通讯和计算机的网络化使传统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社会保障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制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制度自身运行成本的节约以及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4. 工伤社会保险

【答案】工伤社会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劳动者本人因工伤造成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医疗救治、职业康复、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 二是劳动者本人因工伤死亡时,其遗属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遗属抚恤、丧葬补助等物质帮助。

5. 妇女儿童福利

【答案】妇女儿童福利是妇女福利和未成年人福利的合称,它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和维护其特殊利益而提供的照顾和福利服务,是社会福利项目之一。妇女儿童福利项目是根据妇女、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受到的歧视和侵害而设立,对于保障和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利益需要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6. 简析社会保障的定义。

【答案】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国家是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具体执行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唯有政府才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社会实行生活保障。

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社会的基本目标,政府有运用社会保障寻求稳定和参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2)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支撑,使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制度化、规范化。

(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生活困难或面临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给予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应能使社会的每个成员达到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标准。

7. 非系统性风险

【答案】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的非系统性风险,是指风险来源为非全局性、理论上可以通过基金管理者的操作进行防范、化解的具体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项目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管理风险。

8. 恩格尔系数

【答案】在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如果食物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很高,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很低,收入只能维持现有生产力水平下的最低生活; 反之,如果食物支出比例很低,则意味着家庭用于满足其他生活需求的收入很多,生活状况肯定较好; 这种食物支出与家庭收支逆向相关的情况,被称之为“恩格尔定律”,即恩格尔系数。

二、简答题

9. 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案】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与养老保险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有本质上的区别。

(1)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联系

企业年金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在当代社会,社会成员的养老需求具有多样化,单纯的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企业年金可以则可以提高劳动者的退休待遇,因此企业年金不仅可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的需求,而且对十分散养老保I 漳责任,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2)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别

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常是强制实施的、统一的养老金计划,管理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政府安排,由政府机构进行管理。企业年金计划却在绝大多数国家由企业自愿决定是否建立,并利用市场机制来选择合适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弹性较大,灵活性较强。

②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是公共产品,而企业年金属于私人产品。因此,政府对企业年金一般不直接承担责任,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立法、税收政策和适度监管等三个方面。

③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般有三种筹资模式,即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而企业年金几乎均采用完全积累制,以个人账户方式记载每个职工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个人缴费以及投资收益、利息等全部资产。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全部资产归职工个人所有,不能调剂使用。

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般由政府管理和运营,或者即使是交由私营机构管理运营,政府也对其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保值增值的手段通常是由银行储蓄和购买国债,同时也可以投向证券市场,但确保安全性为第一原则。而企业年金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如各种金融机构来运作,投资手段更多样化,更加注重基金的投资效率。

⑤基本养老保险强调社会公平原则,而企业年金更注重效率原则,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战略中是具有激励机制的福利手段。

10.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保障未来发展的见解。

【答案】(1)宪法的规定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不仅表明了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与方向己经明确,而且揭示了国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正在得到确立,它预示着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

(2)理清政策取向

借鉴国外经验不等于与国际接轨,利用民间力量和市场机制不等于走私有化道路,维护经济发展不等于只服从于经济增长,强调个人责任不等于政府可以推脱自己的责任。因此,稳妥而又有效的选择将是在植根现实国情的基础上走理性而又中和的发展道路。

(3)发展目标

①中长期目标即在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定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