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61土地资源学与土地资源管理学之土地资源管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监察
【答案】土地监察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行政执法活动。
土地监察的特点:土地监察的主体是依法享有土地行政管理职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土地监察的对象是管理相对人,即一切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土地监察的内容是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包括给予违法者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土地监察的目的是实现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2. 水土流失
【答案】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3. 滩涂
【答案】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为“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4. 回归预测法
【答案】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己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因而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应用回归预测法同时需要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相互关系密切的同时序列,如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的耕地面积与
,但这种相关不能农作物产量的时间序列。这两组时间序列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表达成完全确定的函数式。
5. 土地权利
【答案】土地权利是指权利人按照法律的规定直接支配土地的权利。我国现行的土地权力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情况; 土地使用权也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6. 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二、简述题
7.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经济分析?
【答案】在进行土地利用经济分析时,应该首先明确所使用到的边际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在生产投入中的因素建立相关的数学函数,计算这些因素的边际效果,其次就应该掌握具体的分析方法。
①认识生产因素所产生的三种报酬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
生产因素所得到的报酬(或称产量)可分为三种,即总报酬、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或称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只种报酬中的边际报酬是最主要的,其他报酬的变化均受边际报酬所制约,随着边际报酬呈加速度上升,总报酬亦增加很快,由于初期的边际报酬呈加速度上升,所以总报酬亦增加很快; 边际报酬转为递减,但仍大于零,总报酬仍以减速度增加; 当边际报酬等于零,总报酬达到最大值; 当边际报酬山零变为负值时,总报酬因此由最大值渐减至零。平均报酬的变化也受到边际报酬的影响。起初边际报酬递增,平均报酬也随之递增,仅仅递增速度较缓和,当边际报酬由递增转为递减时,平均报酬仍然继续上升至相当一个时期。后来因边际报酬递减很多,平均报酬亦小得小开始递减,但递减速度仍较边际报酬为和缓,平均报酬的最高点与边际报酬相等。在此点以前,边际报酬大于平均报酬,过此点之后,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
②以固定因素(土地)为依据来分析报酬变化的各个阶段。
所谓某因素的生产力的第一阶段,即指该因素可能获得的报酬量变化在第一阶段,这是因为该因素在配合比例上数量太少。随着其数量的增多愈加表现有利,故在此阶段内随着该因素的投放单位的增加,它每单位所获得的平均报酬将随之而递增。所谓某因素的生产力已进入第二阶段,即指该因素可能获得的报酬量变化在第三阶段。这是因为该因素在配合比例上数量过多,表现为无益而有害,不仅不能使产量增加,反而减少。其边际报酬是负值。在此阶段内随着该因素投放单位的增加,总产量反而减少,每单位所获得的平均报酬也随之减少。
若仍以两种生产因素配合为例,其中某一种因素的配合比例数太少,则另一种因素必然是配合比例数太多,因为数量太多或太少都是相对的。当种子的生产力处于第一阶段时,意味着种子的配合比例数太少,因此它的报酬变化属第一阶段。这时,另一固定因素(土地)的配合数量太多,其边际报酬是负值。所以就对土地而言,其生产力属第三阶段。反之,当种子处于第三阶段
时,它的配合数量太多,其边际报酬为负值。此时,土地则因配合数量太少而使其生产力处于第一阶段。
总之,当我们讨论土地利用时,务必要考虑土地所得报酬与其所需生产费用之间的关系。
8. 何谓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分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2)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有期限的。
(3)土地使用权出让又是有偿的,土地使用者需支付出让金。
(4)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确定步骤为土地估价、确定出让底价和出让价格审批。
(5)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二种方式,即协议、招标、拍卖。
9. 简述土地利用预测的必要性和常用方法。
【答案】土地问题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由于人口和经济发展均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密小可分的联系,当人们谈及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远景设想时,必然要把土地(包括数量、质量和用地结构等)作为重要的限制因素来加以考虑。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首先必须进行的控制项目,从未来学角度说,就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预测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对土地需求量不断递增,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土地紧缺现象,已经引起人们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及其保证程度的严重关切。为了有效地解决人地比例的紧张状况,就土地而言,应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同时,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而控制是管理的基础,不能控制的事件很难管理好。
预测是人们对自然施行控制的重要手段,预测研究是人类合理的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经过计划(规划)、决策和组织等项步骤使人类合理的创造性活动得以实施。对土地资源施行人为控制,意味着不能消极地跟着事件后面去管,而且要以对未来土地利用的预测研究为依据,来指导当前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和合理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对全国土地资源实行科学管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必须开展土地利用远景预测研究。由于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形成完整的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体系,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干了不少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这些严重教训必须记取。应当迅速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对当前和未来的土地利用施行人为控制,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在抓好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及时组织力量对未来土地利用开展预测研究,分期分批地制订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现状管理和远景预测有机地结合起来,抓好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来影响、控制以及改变未来的土地利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