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
A. 消除法
B. 恒定法
C 随机法
D. 匹配法
【答案】B
【解析】恒定法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方法; 消除法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随机法是指采取随机抽取样本或者分配样本的方式,使无关变量得到控制; 匹配法是指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匹配从而来控制额外变量。
2. 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
A.2×3设计
B.1×3设计
C.2×2设计
D.3×3设计
【答案】A
【解析】该实验使用性别2(男,女)×年龄3(青年,中年,老年)设计。
3. 根据唐德斯的ABC 法,辨别时间应是( )。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是减去选择反应时
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答案】A
【解析】唐德斯减数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并把反应分为即A 、B 、C 、三种反应。A 反应,又称简单反应,是反应的基线时间; B 反应,又称选择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时间; C 反应,又称辨别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所以辨别时间等于C-A , 即辨别时间是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4. 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是( )。
A. 语音知觉
B. 词汇理解
C. 句子理解
D. 文本理解
【答案】D
5. 注意研究中所使用的双作业操作范式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互补原则
B. 对比原则
C. 加法原则
D. 减法原则
【答案】A
【解析】双作业操作范式常用来研究分配性注意,其基本方法是:在互补性原则下,让被试同时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观察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6. Theios (1973)的研究中,呈现的是视觉刺激,每次出现一个数字,被试的任务相当简单,只需对某一特定的数字作反应,而对其他数字不作反应,特定数字在一系列刺激呈现中出现的概率是20%~80%, 研究结果发现,反应时并小随着刺激呈现概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他得出结论,刺激呈现概率不影响反应时。对于此研究的看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研究结论正确,因为对不同概率刺激的反应时是很稳定的
B. 研究结论不正确,反应时与错误率都是很稳定的
C. 结论正确,因为数据中存在速度一准确率权衡现象
D. 结论不正确,因为当反应时保持稳定时,准确率会随着刺激呈现概率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析】速度和准确性是反应时实验中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它们之间呈反向关系,这使得被试进行反应的时候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权衡,即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当反应时保持稳定时,准确率会随着刺激呈现概率的上升而上升。
7. ( )是不准确的知觉。
A. 幻觉
B. 感觉
C. 错觉
D. 妄想
【答案】C
8. 假如声源位于正中面上(如正前方、正后方)时差为( )。
A. 零
B.0.5秒
C.0.2秒
D. 最大值的一半
【答案】
A
【解析】当声源距离两耳的距离不相等时,声音到达两耳会产生时间差。声源位于正中面,因此,声源与两耳的距离相同,因此声音到达两耳不会产生时间差,因此,时差为0.
9. Posner 等人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 )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A. 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B. 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
C. 听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D. 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
【答案】B
【解析】在Posner 进行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之前,康拉德通过对字母串的错误回忆实验,发现发音类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因此,认为短时记忆是以声音编码的。但是,Posner 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则证明,短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听觉(声音)编码,之后是视觉编码。
10.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 )。
A.5士2
B.6士2
C.7士2
D.8士2
【答案】C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