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633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633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633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12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633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24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633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36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633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49

一、名词解释

1.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2. 同形词

【答案】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且意义没有关联的词语。包括依据不同的意义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由十形借造成的表不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 由十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 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同形词主要分为两类,即同形同音词和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例如现代汉语中

,的“牢狱”的“牢”和“牢固”的“牢”“年老”的“老”和“老远”的“老”。同形异音词是指

拼写相同,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如:minute (n. 分钟)和minute (adj. 微小的)。

3. 连绵词

【答案】连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其中有

,如“忐忑”; 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仿徨”; 以及双声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如“蝴蝶”。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 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己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4. 助动词

【答案】助动词是指用在动词之前,起辅助动词作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志愿望的词,又称作能愿动词。表可能的有:能、能够、可能、会,表必要的有:要、应该、应当,表意愿的有:肯、敢、愿意等。

5. 语法功能

【答案】语法功能是指语法单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与相互之间的组合能力。不同的语法单位,语法功能不尽相同。例如,语素的主要语法功能是构成词,词的语法功能是构成短语或句子,短语的语法功能是构成句子。语法一般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语法的规则,二是指关于研究语法规律的语法学。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类:词法指的是词的构造和形态的规则; 句法指的是词构成句子的规则。

6.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7. 偏义复词

【答案】偏义复词是指形式上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构成,而实际上仅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的复音词。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称为化石语素。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8. 异形词

【答案】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例如:“笔画”和“笔划”、“按语”和“案语”、“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使用当中,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9. 通用汉字

【答案】通用汉字的范围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个时期的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信息处理所需要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则是指现代所需要使用的汉字,它不包括很生僻的、专门用于古汉语的用字,也不包括专业用字。

10.调类

【答案】调类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也就是说,调类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够区别意义的不同声调调值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可见,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汉语方言的调类最少

的是三个(河北滦县),最多的是十个(广西玉林); 一般的是四至六个。

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人”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

二、简答题

11.“打毛衣”、“打电话”、“打孩子”中“打”跟宾语的语义关系相同吗? 为什么?

【答案】(1)“打毛衣”、“打电话”、“打孩子”中“打”跟宾语的语义关系不相同。打毛衣,“打”的结果是毛衣。打电话的“打”用的工具是电话。打孩子,孩子是“打”这个动作的受事。

(2)原因:宾语和动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可粗略分成三种:

①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涉及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例如,“割麦子ㄧ打落水狗ㄧ放跑了罪犯”)、动作的对象(例如,“告诉大家ㄧ感谢你”)。打孩子,孩子就是受事宾语。

②施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可以是人或自然界的事物。施事宾语比受事宾语少见,多用于少数特定句型中。例如,“来了一位客人ㄧ走漏了消息ㄧ出太阳了ㄧ荷叶上滚着水珠ㄧ高粱抽穗儿了ㄧ天上飘着白云ㄧ一锅饭吃十个人”。

③中性宾语,表示施事、受事以外的宾语,即非施非受宾语。细分起来其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借助不同的变换式来辨认。

12.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答案】1955年我国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凡事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但是,并不(1)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标准音”

是说北京话的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成分,异读及土话成分需要经过严格的审订,轻声及儿化也要通过调查和研究选择性地吸收;

(2)词汇方面,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北方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不是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能进入普通话,地方性强,只在较小范围内使用的词就不应该加以吸收。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代汉语及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

(3)语法力一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规范的是著作中的一般而非特殊用例。

13.简述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答案】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主要有: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