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组块
【答案】组块是心理学家米勒(Miller ,195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
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短时记忆贮存系统一般接收
个单位的量。改变组块的容量可以增加记忆容量和效率。通过组块可以使人记住更多的知识内容。
2. 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即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其中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3. 比率智商
【答案】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式中IQ 表示比率智商,MA 表示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CA 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局限性为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结论。
4. 陈述性记忆
【答案】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二、简答题
5. 阐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案】初中生处于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常称为“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个体的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从儿童期向成熟期的过渡,其心理发展有了许多根本上
不同于章年期的特点,产生了许多质的变化。
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点可以概括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
(1)过渡性。童年期缺乏独立性和自觉性,更多地依靠成人保护,而青年中、晚期则是个体发展上接近成熟期,个体开始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青少年期正是从童年期向青年中、晚期过渡的时期。过渡的前半期,即少年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半期即青年初期则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2)闭锁性。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尤其是青年初期,闭锁性更显突出,在自己的物品保管、交往对象的选择上都有明显表现。但与成年人相比尚显纯真、直率,有的甚至锋芒毕露。
(3)社会性。如果说影响青少年期以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更多是家庭、学校的话,那么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则更多是社会和政治环境。青少年期是人的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考虑和选择未来生活道路的阶段。
(4)动荡性。青少年思想敏感,好强好胜,自信心强,容易偏激,缺乏社会经验而又敢于行动,心理面貌很不稳定,可塑性大,处于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定的时期。
6. 简述测验标准化的含义及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
【答案】(1)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
(2)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主要有:
①测验编制过程要标准化。在确定测验纬度、题目编制、题目分析、测验信度和效度分析等方面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
②测验实施过程要标准化。要统一指导语、统一步骤、统一时限,防IF 噪音和无关人员干扰等。
③测验评分和解释要标准化。评分和解释要制定详细、统一的标准,并据此进行严格的评分和解释。
7. 有些人认为,教给学生知识,自然就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你认为对吗? 请你论述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答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能力和知识、技能并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虽然有紧密的联系,但也有显著的区别。
(1)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而能力是保证个体完成各种活动的心理基础。
②发展速度不同。知识、技能较容易获得,而能力的形成则比较缓慢。然而,能力一旦形成,要比知识技能稳定得多。
③知识技能并不等于能力。只有那些能够灵活迁移和使用的知识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2)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
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 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者是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的。
8. 请简述情绪与情感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两者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只是不同的侧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①情感是在情绪稳定固着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
②情感也可以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③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度;
④情感的性质决定着在一定情景下情绪表现的性质(肯定或否定)。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①情绪更多与生理需要的满足相联系,所以具有原始性; 情感更多与社会性需要满足相联系,所以具有社会性;
②在人类的个体发展历程中,情绪发生在先,而情感产生在后;
③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 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④情绪通常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 而情感则比较内隐,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不轻易外露,主要在行动中表现;
⑤情绪指的是感情的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情感指的是感情的内容,是一种感受和体验;
情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 只有人类才有情感。
9. 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无好坏之分。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比中。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性格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2)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二者的性质不同。性格更多地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具有社会化特性,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遗传影响很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