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704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答案】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即要对他所面对的情景做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境以意义,他称此为“情境定义”。
2. 内在控制
【答案】内在控制是指通过群体规范的内化而取得的控制。它是社会化的结果。个体幼年时期学习特定条件下的适当的、被期待的行为举止,从而习得了服从社会规范的动机(无论是否有外在压力)。
3. 初级越轨
【答案】初次越轨是由标签理论学者提出的,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程度较轻的越轨行为。标签理论认为,冲突在导致各个违法者的产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犯罪实际上是由社区规定的。他认为罪犯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指明、规定、识别、区分、描述、显示以及形成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后来,学者们又分析了初次越轨和再次越轨,以说明社会反应的意义,并且认为,每个人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的越轨,但大多数是偶然的,程度也不严重。如果这种越轨行为被其他人发现并公诸于众的话,他就会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这时他的处境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就可能从初次越轨变为再次越轨,由平常人变为一个经常有越轨倾向的危险人物,越轨者就可能成为他的身份。如果重要人士不判定此行为为越轨,并对他进行教导,此人就可能不再出现上述行为。
4. 镜中我(库利)
【答案】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二个阶段: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库利非常形象地
,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
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5. 次级群体
【答案】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
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6. 社会控制的刚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刚度是指越轨行为受到社会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低。刚度越大,表明越轨行为受到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制裁越严厉; 反之,表明制裁的可能性越小,受到的制裁越轻微。刚度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越是严格依据社会规范对越轨行为实施制裁,控制刚度越高。
7. 社会不平等
【答案】社会不平等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小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
8. 角色混淆
【答案】角色混淆即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干什么、不应该做干什么和怎样去做。角色混淆使得角色扮演无法顺利进行。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二、简答题
9. 简述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
【答案】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包括:
(1)环境问题
从中国的情况看,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具体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风沙、生活垃圾污染、绿化不足、森林破坏、公共场所污染、农药污染、荒漠化、工业垃圾污染、海域污染、野生动植物减少、耕地减少和质量下降等。
(2)人口问题
①人口数量庞人
从数量方面看,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基数庞大、育龄人群比重高以及在此基础上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居世界落后行列,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则给我国人民的就业、教育、住房、交通、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造成很大压力,成为许多其他社会问题的根源。
②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当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
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时,这一过程就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3)贫困问题
①现状。根据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资料,截至2005年底,中国农村尚处在贫困线的人口为2300多万人,处在温饱边缘线附近的人口为5000万人,城市贫困人口约2800万人,因此,整个中国尚有1亿人处在贫困的边缘。
从城市的情况看,城市贫困人口大体包括以下四类人员:
a. “三无”人员,即传统上由民政部门一直给予社会救济的人员;
b. 贫困的“失业”人员,即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
c. 贫困的在职职工、下岗人员和退休人员,即此类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和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的同时,家庭人均收入仍然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d. 由残疾、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居民。
②反贫困措施
a. 在农村地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反贫困措施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85年的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 1986~1993年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阶段; 1994~2000年的扶贫攻坚阶段; 2001年以来的继续扶贫阶段。
b. 在农村扶贫开发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例如,现行的扶贫标准太低,基本上只是维持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
c. 与农村地区不同,当前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转型期特征,对城市贫困户的确定由于所谓灰色收入、虚拟收入等现象的存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采取其他一些反贫困措施的时候,难免存在许多问题。
d. 目前应当系统地考虑开展城市反贫困工作,加快改革、调整和完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社会政策的进程,加大城市反贫困工作的力度。
10.简述社会交换论的五个基本命题。
【答案】霍曼斯构建了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命题系统,试图通过演绎进行解释,即通过般命题系统演绎出经验规则,解释人类行为。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包括:
(1)成功命题
个人的某种行为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重复这一行为。
(2)刺激命题
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有相同或相似的行动。如果过去一个特定刺激或一组特定刺激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对某人行为的奖励,则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该种行为,或相似的行为。
(3)价值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