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接融资

【答案】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股票或公司债券的发行者,售出股票、债券,取得货币资金; 资金所有者,买进股票、债券,付出了货币资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既扮演债务人角色又扮演债权人角色的中介者处于债权人和债务人、资金所有者和资金需要者之间,所以用直接融资或直接金融概括,以区别十间接融资。

2. 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答案】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①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②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④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3. 巴塞尔协议

【答案】巴塞尔委员会为了防止银行业出现大规模的危机,于1988年正式通过了《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

其主要内容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资本的组成。银行资本组成应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等,核心资本由银行股本及从税后保留利润提取的公开储备组成。两部分之间应维持一定比例,即核心资本占银行全部资本的50%以上。

(2)标准化比率目标。国际大银行的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目标比率应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要占总资本的50%,一级资本比率不应低于4%。附属资本内普通贷款准备金不能高于风险资产的1.25%,次级长期债务的金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

(3)风险加权的计算。巴塞尔委员会认为,要评估银行资本是否充足,可以根据其广泛的相

对风险,将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种类资产以及表外项目进行加权,制定出的风险加权比率。表内资产项目的风险分为从“无风险”到“十足风险”四级,以0、20%、50%、100%给定风险权数。表内风险资产的计算公式为:表内风险资产=芝表内资产额X 风险权数。表外资产项目的风险按“信用换算系数”划分为从“无风险”到“十足风险”四级,以0、20%、50%、100%给定信用换算系数。表外风险资产的计算公式为:表外风险资产=E表外资产×信用转换系数X 表内相对性之资产的风险权数。此外,表外项目中与外汇和利率有关的或有项目用现时风险暴露法和初始风险暴露法子以处理。

(4)过渡期和实施的安排。巴塞尔委员会做出一些过渡的安排,以保证在1992年之前成员国的银行提高资本比率并达到这个共同的最低标准。从巴塞尔协议到1992年底大约有4年半时间,资本风险资产比率最低标准为7.25%,资本中至少有一半应该是核心资本。在过渡期初衡量银行的资本状况时,核心资本的比例可包括阳属资本成分。

4.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

【答案】调节性交易也称“事后交易”(Ex-postTransaction ),指货币当局因国际收支不能平衡而发生逆差时,为弥补逆差所进行的交易。它是为调节自主性交易失衡而进行的交易。这种交易是政府出面进行的交易活动,体现了一国政府的意志,具有集中性和被动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部分短期资本流动所表示的交易和平衡性项目都作为调节性交易。

二、简答题

5. 简述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中的“6C ”原则。

【答案】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中的“6C ”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在贷款之前从多方面对借款人的信誉进行分析的原则。由于信用贷款没有任何抵押品作为贷款偿还的保证,因此,贷款的偿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借款人的信誊。商业银行在贷款之前能否对借款人的信誉进行深入和准确的分析,关系到贷款信用风险的大小。商业银行对借款人信誉的分析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即品德Coharaoter )、能力(oapaoity ), 资本Coapital )、担保品(collateral )、环境(ooncLitiona )、连续性(continuity ),这也是通常所说的“6C ”原则。

(1)品德(character )

对借款人品德的考察,主要是判断借款人对贷款本息偿还的意愿。如果借款人是个人,则品德主要表现在此人的道德观念、个人习惯和偏好、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个人交往以及在社区中的地位和声望等; 如果借款人是企业,那么品德就是企业在管理上的完善性,在同行和金融界的地位和声望,经营方针和政策的稳健性等。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履行借款合同的历史记录,在其品德的评价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能力(capacity )

借款人的能力包含了法律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法律方面来讲,借款人的能力是指借款人能否承担借款的法律义务,当商业银行贷款给合伙企业时,银行必须确认签约的合伙人具有代

表合伙企业的权力; 在贷款给公司时,商业银行必须确认谁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从经济的角度,借款人的能力,是指借款人是否具有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

分析企业借款人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分析其现金流量。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商业银行可以了解借款人的预期财务状况,判断其到期的偿还能力。如果借款人是个人,商业银行要考察的

主要是他预期的收入能力,而收入能力又取决于借款人的受教育程度、年龄、事业心和精明程度。

(3)资本(capital )

资本的数量也是体现借款人信誉的一项重要因素。借款人的资本越是雄厚,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因而信誉也就越高。借款人购置的资产的质量,是决定该企业的资金实力的重要因素。借款人取得贷款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资产的数量和质量。

(4)担保品(collateral )

对贷款进行担保可以减少甚至消除风险。由于长期贷款的期限超过了10年,因而风险就相当大,因此商业银行在发放长期贷款时一般都要求抵押或担保; 而中期贷款一般只要求担保。

(5)环境(conditions )

对经济环境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经济环境对借款人所在行业的影响,分析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市场结构,分析借款企业在该行业中的地位,技术更新对该行业产品需求的影响等。

(6)连续性(continuity )

连续性是指借款人经营前景的长短。由于科学技术更新的日益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只有能够适应小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 6. 什么是动态不一致? 简述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遵循单一规则的重要性。

【答案】(1)动态不一致是指一项起初适合于今天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不再适合于明天。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又称为货币政策时间上的不连贯性,是指一个货币政策在制定时对政府而言是最优的,但在执行阶段往往不是最优的,当私人部门相信政府会实施这一政策时,政府就会没有积极性去真正实施这一政策,即政策制定者最终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

(2)动态不一致性产生的原因是政府目标多样化,政府往往面临通货膨胀目标和失业率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之间在短期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政府宣布要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公众又相信政府会将通货膨胀率降下来的时候,较低的通货膨胀预期就会反映到工资和物价合同中,使物价和通货膨胀相应地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原理。但这时政府又会反悔,转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产生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同时降低失业率。

当政府更关心失业问题时,它往往会牺牲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就业,从而违背其最初的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承诺。由于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政府有违背降低通货膨胀的承诺而扩张货币政策的潜在动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降低公众的实际收入,理性的公众因为了解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对政府降低通货膨胀的信任总是有限的。在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