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和服务性租赁
【答案】租赁信用的三种基本形式。经营性租赁指出租人将自己经营的设备或用品出租的一种租赁形式,目的在于使用设备。出租品的维修管理责任由出租人承担,但其后由出租人收回,租用者无权购买。融资性和赁指出租人按承租人的要求购买货物再出租给承租人的一种租赁形式。租赁期间承租人承担维修管理责任。租赁期满后,可以选择购买货物。服务性租赁指出租人负责租赁物的保养、维修、配件供应和培训技术人员等服务的一种租赁形式。三种形式虽然都以租赁为外在形式,但其交易实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以及风险分担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适用于不同的经济活动,满足了不同的需求。
2. 再贴现率
【答案】再贴现率指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时所用的贴现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短期资金不足。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再贴现利率的变化,影响市场利率和商业银行筹资的成本,从而改变货币供给。当经济过热时一般提高再贴现率,反之经济不振时降低再贴现率。其主要缺点是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被动性。
3. 主动平衡与被动平衡(Initiative Equilibriumand Passive Equilibrium)
【答案】主动平衡是指通过自主性交易来实现收支相抵的国际收支平衡。这时经常项目、长期资本与金融项目及短期私人资本流动项目收支相抵而无需通过官方储备等项目实现其平衡,即无需调节性交易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只有通过自主性交易收支相抵而产生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国际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主动平衡代表了真正的国际收支平衡。被动平衡是指通过弥补自主性交易差额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调节性交易来实现的。例如,一国的进口商取得出口商或外国银行延期付款的权利,逆差国得到顺差国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的短期资金融通,或动用黄金、外汇储备等,仍可达到国际收支平衡。通过调节性交易维持的国际收支平衡不是真正的平衡,仅为形式上的平衡。
4.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
【答案】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是以个人独立经济活动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交易,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
期资本流动和部分短期资本流动所表示的交易。它们主要有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政府和私人的援助、赠与,为追求利润而进行的对外投资,以及为发展本国经济而借入的外国资金等。一般来说,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就是经常项目加各长期资本项目和部分短期资本流动项目的借贷双方的差额。但对于某些短期资本流动很难确定它是自主性的,还是调节性的,因此这种国际收支差额分析用处不大,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收支差额来反映其国际收支状况。
二、简答题
5.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有何区别?
【答案】(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有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它包含了销售与借贷两方面,作为信用制度的基础,调节资金余缺,对经济有润滑和促进作用。而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综合性,是目前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2)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债权债务人不同。商业信用的债权人是商品的提供者,债务人是购买者,其客体是商品资本,一般只适应于有商品交易关系的企业,并且一般都是在信用能力较强、经常往来、相互信任的企业之间进行。银行信用的载体是货币形态的资金,债权人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和个人,它所体现的是银行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②商业信用建立在商品买卖中,在方向上严格单向,由上游企业向下游提供; 与商业资本相联系,受单个企业规模限制; 信用链条不够稳定,当单个或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信用链断裂,容易引起信用危机。而银行信用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一种间接信用。它独立于商业资本,不受个别企业资金限制; 克服了前者方向上的局限性,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都可以获得资金支持; 可以通过存款沉淀,续短为长,进行期限转化; 可利用其在信息领域的优势进行信息生产,降低成本。
③商业信用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而银行信用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任何经济实体只有在先获得货币资本或商品资本的前提下才能提供信用,并且对外提供信用的规模大小要受自身资本量的制约。只有银行可以突破这两个限制,它不仅可以根据其资金来源安排资金运用,还可以通过其资金运用创造出资金来源,通过提高贷款创造出货币。
6. 简述我国当期金融体系的构成。
【答案】目前我国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商业性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与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合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存在的金融体系。
(1)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中央银行的专业金融管理职能,具有各国中央银行所具有的一般特征,是我
国的货币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2)商业银行
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和中外合资的商业银行等构成。
①国有制商业银行。四家国有制商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
②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以股份制形式筹资成立的,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银行业务活动的商业银行。目前有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以股份制形式筹资建立在一定区域内设置分支机构开展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③外资商业银行。在我国外资银行机构可以通过五种形式进入银行业市场:成立外资独资银行、建立合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购买中国银行的股份、与中国银行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3)政策性银行
1994年,我国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4)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由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基金等。
7. 衡量一国外债规模的常用指标有哪几个?
【答案】外债是指一切本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契约性的、以外国货币或者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有偿义务的负债。衡量一国外债规模的常用指标有以下四个:
(1)偿债率
这是指当年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加上短期外债付息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项下外汇收入之比,用以反映一个国家当年所能够承受的还本付息能力,警戒线为20。突破20%这一警戒线,就有发生偿债危机的可能性。当然这一限度只能作为参考,超过这一警戒线并不一定就会发生债务危机,因为一国的偿债能力还取决于所借外债的种类、期限和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等重要因素,尤其取决于一国的总体经济实力。
(2)债务率
这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外汇收入之比,用以反映一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对外债总余额的承受能力,警戒线为100。如果负债率超过100,说明债务负担过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即使一国外债余额很大,如果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期限分布合理,当年的还本付息额也可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3)负债率
这是指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用于反映国民经济状况与外债余额相适应的关系,警戒线为20%。超过20%这个数值,就有可能对外资过分依赖,当金融市场或国内经济发生动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