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814普通生物学之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质体。
【答案】质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包裹的一类细胞器的总称,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分白色体和有色体两类。最主要的有色体是叶绿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含有1进行光合作用。
2. 有丝分裂。
【答案】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分裂时期染色质形成丝状或带状结构,出现由纺锤丝组成的纺锤体,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和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3. 系统。
【答案】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以完成相关的功能的结构体系。
4. 髓射线。
【答案】髓是指茎的初生结构中,由薄壁组织构成的中心部分。髓射线又称初生射线,是指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连接皮层和髓,具有横向运输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5. 高尔基复合体。
【答案】高尔基复合体又称高尔基体,意大利科学家分拣和转运的中心,还具有合成多糖的功能。
6. 集群绝灭。
【答案】集群绝灭是指大量物种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的绝灭,其规模和绝灭速率都要大大超过常规绝灭。
7. 表型。
【答案】表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菌落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等。
8. 诱发突变。
【答案】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是指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第 2 页,共 42 页
核糖体等,
在1898年发现,普遍存在
于真核细胞中。由一系列扁平膜囊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是蛋白质加工、贮存、
二、填空题
9. 植物茎运输有机物质的管道是__________。
【答案】筛管
10.生物圈的能量流转以_____为主要传送带,传递的次序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能量传递的规律是_____。出现该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0%; 吸收的光能有限;净初级生产量利用率低;生物呼吸消耗
11.染色体结构变化较常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引起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不开的畸变是_____。
【答案】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
12.质体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分_____和有色体两种。
【答案】白色体
13.生长素诱导产生无籽果实的机理在于_____; 而赤霉素诱导产生无籽果实的机理在于_____。
【答案】生长素抑制离层的产生;抑制种子形成
14.抗原所含的某种物质与机体自身所含的某种物质十分相似时,淋巴细胞失去了_____能力,导致抗体同时攻击两者,称之为_____。
【答案】识别;自身免疫疾病
15.反射弧由_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和_____五个部分组成。
【答案】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
16.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共同作用能诱导体外培养的植物愈伤组织生根或出芽,细胞分裂素浓度比生长素浓度_____时,愈伤组织分化生根;细胞分裂素浓度比生长素浓度_____时愈伤组织分化出芽。
【答案】低;高
17.高等植物光合同化
【答案】(1)
的生化途径有_____、_____、_____。
的生化途径有3条:
羧化酶作用下固定
最最
途径;途径;景天酸代谢
【解析】高等植物固定初产物是3-磷酸甘油酸。
途径,如水稻、棉花、菠菜、大豆青菜,木本植物在
(2)途径:甘蔗、玉米、高粱等热带的植物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固定初产物是草酰乙酸。
第 3 页,共 42 页
图
,(3)景天酸代谢:生长在干旱地区的仙人掌、菠萝等肉质植物(CAM 植物)气孔夜间张开
,进入叶中,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 )的作用下,与PEP 结合,形成草酰乙酸(OAA ), 再经苹果酸脱氢酶作用还原为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从液泡中释放到胞质,经脱羧作用放出参与卡尔文循环。
18.新的表现型可以不通过_____, 只通过基因重组就可产生。
【答案】突变
三、简答题
19.简述酶促反应的特点和意义。
【答案】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主要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 的进行,但在反应前后并不发生变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绝大多数属于酶促反应,其特点如下:
(1)酶促反应中酶只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
(2)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点,即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3)对正逆反应催化作用相同。
(4)在反应前后,酶没有质和量的改变,且微量的酶便可发挥巨大的催化作用。 (5)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效率。
(6)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催化一种反应或或一类密切相关的反应。 (7)酶的活性可调节,要求适宜的酶促反应的速度。
20.简述PCR 试验原理及步骤。
【答案】PCR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体外模拟发生在细胞内的DNA 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复制过程技术。
(1)PCR 基本原理:依据细胞内DNA 半保留复制的机理,以及体外DNA 分子于不同温度下双链和单链可以互相转变的性质,人为地控制体外合成系统的温度,以促使双链DNA 变成单链,单链DNA 与人工合成的引物退火,然后耐热DNA 聚合酶以dNTP 为原料使引物沿着单链模
第 4 页,共 42 页
盐的浓度等。
(8)温度、酶的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温度、酸碱度、抑制剂、激活剂、反应产物等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