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支持者
【答案】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
2. 助人自助
【答案】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日的以及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3. 社会工作专业化
【答案】专业化是一个由在经验指导下的个人行为的集合向由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下的从业人员的群体性共同行为发展的过程。专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专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社会工作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①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由完全处于经验指导下的助人工作向由理论指导下的专业发展;
②其后,专业经历着一个将经验土升为理论的过程。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的专业,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发展。面对新的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专业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专业化的任务。
4. 社会个案工作
【答案】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十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
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5. 老年小组工作
【答案】老年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将老人组织到某种活动小组中,通过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和指导,帮助老年人在小组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身的行为,使老年人摆脱孤独、客服困境,并获得愉悦的心情和充实的晚年生活。
根据小组工作的功能或目的不同,可以将老年小组分成互助群体、治疗群体、社交群体、服务群体以及照顾者群体等五种形式。
二、简答题
6. 简述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与特性。
【答案】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与特性主要包括:
(1)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一个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四个阶段,即评估、计划、介入和总结。社会工作实习学生要经过这样持续的整个工作过程才能体验到社会工作知识、技巧在小同阶段的运用,实践社会工作的价值与原则。
(2)社会工作实习是一种临床实习。
所谓“临床”实习指的是将学生安排到机构中去,作为机构的工作者去履行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应有的角色行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各种助人工作的技术与能力。
(3)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
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是为了培养有能力的实务工作者。因此,实习的内容要有详细的计划与教学方案。计划包括:实习的目标、实习前的准备、实习方式、时间安排、实习机构的选择、实习内容以及实习督导与评估等。教学方案要明确规定实习学生学习的内容。
(4)实习教育不同于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不能代替或等同于社会工作实习,因为志愿服务是以服务为导向、以任务为中心、服务内容单一、基本没有以学习为导向的训练和督导。
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社会工作本科大纲中对志愿服务与实习作了明确区分:志愿服务是教育训练功能上的附属物。学生应被鼓励参与志愿服务,以便能熟悉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所提供服务之类型。虽然这些经验有实际价值,但是不应被视为可替代以获得知识、态度和技巧为主的实习教育。
7. 简述家庭治疗的目标与范围。
【答案】家庭治疗理论认为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家庭、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个人的“问题”是家庭系统制造的。家庭治疗者着眼于系统的测评与调整。
(1)家庭治疗的目标
①广泛且深入地评量家庭某特定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困扰之家庭因素,即评量家庭人员之间的
交互关系的素质。
②了解与促进家庭人员之间的交互反应关系。
③了解与促进每一分子的角色扮演与角色功能。
④改善或解决家庭当前的交互反应关系上的难题。
⑤促进家庭人员的发展功能。
⑥充分发展现代家庭生活应有的功能。
(2)家庭治疗的范围
①家庭治疗可用于各种精神异常,对婚姻失和、儿童青春期困惑与家庭关系的问题特别有效。 ②可用于家庭遭遇重大挫折困难之时,如家庭成员意外死亡、成员失业、家庭迁徙。
③家庭生命周期发展各阶段所产生的问题,如子女出生、离家独立等引起的特殊心理问题等。
8. 中国儿童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 应如何发展?
【答案】(1)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①工作领域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后,儿童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涉及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不仅深受儿童欢迎,也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②服务性不断增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服务日益成为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青年团体创办的资助贫困儿童入学就读的“希望工程”动员了广泛的社会力量,使大批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青少年法律保护咨询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的相继建立,直接保护了儿童的权益,成为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社会化趋势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后,不仅儿童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工作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吸收了广泛的社会力量加入,民间个人的儿童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显不出勃勃生机。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广泛动员了社会力量。城乡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健康少年儿童和残疾少年儿童等全方位的“手拉手”,使儿童教育成为一项社会性工程。社会化已成为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④儿童社会工作在中国不仅有传统,而且为政府高度重视,相信会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发展。
(2)如果需要把现存的更多的儿童行政性工作,转变为更多的专业性的儿童社会工作的话,不妨可以尝试以下的改善:
①立足现有的行政体系,大力扶持非政府组织,利用非政府组织的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来为更多的儿童提供更多的丰富多彩的专业服务。
②强调在设立具体的儿童服务项目之前,先进行特定的服务对象的需求调查和评估,以使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确保资源的更有效的使用。
③对现有的从事儿童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在第一线从事少先队及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把现有的知识和儿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理论以及方法、技巧进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