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常州大学艺术学院336艺术基础(理论)[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设计的“民族性”?
【答案】(1)设计“民族性”的内涵
世界上的每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必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形成民族特有的文化。设计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的观念层面上,它能直接反映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和环境造成不同国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设计风格特征。
(2)设计“民族性”的重要意义
包括艺术设计传统在内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优秀智慧和才能的结晶和体现。文化传统是现代艺术设计巨大的源头,从设计的形式到精神内核,文化传统都给予我们无穷的启示和帮助。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精神源泉,民族的传统精神是借鉴和汲取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现代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传统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艺术源泉
包括艺术设计传统在内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优秀智慧和才能的结晶和体现。作为民族精神的具体形式和内在要素,它是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桥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文化延续的保证。传统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精神源泉,民族的传统精神是借鉴和汲取的主要内核。文化传统是现代艺术设计巨大的艺术之源,从设计的形式到精神内核,文化传统都给予我们无穷的启示和帮助。
②传统艺术设计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依托
文化传统乃民族凝聚的力量所在,是人们心理认同、文化认同的依据,是民族精神的依托。中国传统的设计如民族服装、家具、用具等,是所有中国人的文化信物。正是这些文化信物和文化传统的存在,使每一个中国人有了国和家的依托,有了文化的根基,从而也有了映涣大国的气度。现代设计首先是为当代中国人的设计,这种文化的设计是立足于民族文化的设计。
③多元的传统艺术设计丰富了中华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是由多民族文化传统所组成、所丰富的。各民族传统在当代文化交流中更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博大、精深,也加强了文化间、文化传统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多元的文化传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营养、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依托和更多的发展取向。把握文化传统中的精神内核,把它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中,以至在我们的设计中创造出那种深具民族精神和美感的优秀设计是每一个中国设计师的责任和理想。
(3)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主要表现在:
①世界的设计都是民族的,民族的设计并非都是世界的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任何世界设计都不是凌驾于民族设计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设计。只有优秀的、反映共同人性的民族设计才为世界所共赏。
②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影响
在世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民族的交流日益增加,当然包括设计方面在内。当今设计创作和审美趣味逐渐呈现出国际化、同一化的趋势。保持本土性、回归本土文化己成为许多设计家的共识,也只有保持各地本土文化设计的特色,才符合设计的多样化发展,才能满足人们对设计的丰富需求。
(4)保持设计的民族特色
①保持民族内设计的百花齐放
设计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设计个性的设计家组成。设计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种样式,而是百花齐放的。这“花”来自设计家各自对传统的选择,来自个人的生活体验、人生体验、情感体验,甚至来自设计家对民族设计因素独特的吸收、借鉴。正是这些相异性使设计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样的。因此,保持设计的民族特色不是要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二是要保持民族内设计的百花齐放。
②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设计精华
一个艺术家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设计之优点的设计,但也不必抱残守缺、孤芳自赏的态度,而是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设计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固有之设计。无论是设计家还是设计欣赏者,不仅要对本民族的设计传统进行选择,对他民族的设计也必须用我们的量规加以规范、选择。应提倡创造性地继承吸收,避免奴隶般地因袭。
2. 如何理解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
【答案】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主要表现在:
(1)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
中国戏曲既包含时问艺术(如音乐),又包含空间艺术(如美术),戏曲表演本身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
(2)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
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
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千斤话白四两唱”;
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
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
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3)艺术因素构成的综合性
从戏曲的艺术因素的构成看,戏曲的发展来源主要有三——歌舞、滑稽戏和说唱,其发展的过程就是多门艺术综合的过程。现在的戏曲已经成为将音乐、舞蹈、表演、美术、文学、武术熔于一炉的综合性艺术。
3. 简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
【答案】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主要有:
(1)坚持写实主义
辛亥革命之后,新美术运动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活跃而兴起,改良中国画的呼声越来越高,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中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画学衰敝至极。而若要拯救中国画,则应以复古为更新,即复六朝唐宋之法,以院体画为正法,做到“能专精体物”,状物写实。徐蜚鸿深受康有为画学思想的影响,坚持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
(2)绘画以素描为基础,重视写生
为实现他所坚持的改良中国画的教育观念,徐悲鸿在美术创作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道路,认定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要同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一样,研究艺术要以素描为基础,要达到师法造化的目的就要靠写生。
(3)提倡用西方技法改造中国画
这种艺术观是和他一贯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生观高度契合的。因此,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对中国画进行中西融合的大胆改革,将传统中国绘画的程式抛开,以素描为基础,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极少的传统技法来塑造形象,即用西方技法来改造中国画,使其作品在精种气质和审美趣味上兼具西方风格与中国民族特色。作为美术教育家,他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中,他的素描教学一度是全国最具权威的,并影响至今。
4. 何为舞蹈作品的意境?
【答案】舞蹈作品的意境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意境。舞蹈意境的创造过程通过景、情、形、象、境的结构层次表现出来。
(1)“景”
即舞蹈作品的特定时空,是舞蹈作品中触发人物情感的外部环境。有了景,人物方能见景生情、情随景迁。舞蹈作品中的景,有时虽然也使用一些灯光、布景来衬托,但主要是依靠舞者虚拟性、假设性的舞蹈动作、姿态的连续变化过程来描绘和表现。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通过状物来叙事,通过造景来抒情。
(2)“情”
即舞蹈的原动力,也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人物没有情、不动情,就无法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意境中的意,实质就是指人物的一种情思、情志和情意。只有情真,才有意浓。
(3)“形”
即人体的外部形态。人物见景生情到情随景迁、情动于中之后,才能手舞足蹈。自然形态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