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424自然辩证法2004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武汉科技大学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总页数: 2 第 1 页 说 明:1,使用专业:科学技术专业
2,答题内容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是( )。
2.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是( )。
3.被誉为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书是( )。
4.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是( );力量源泉是( );直接诱因是( );前提条件是( )。
5.生态技术是:( )。
6.自然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 )的集合体。
7.系统的环境是指( )。
二、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进行辨别和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有理。每小题8分,共48分)。
1.做学问必需读书,但读书却不等于做学问。
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自然界教育的结果。
3.由机遇而引起的新发现是偶然的,只要能碰上偶然机会,谁都可以做出新发现。
4.“一人一条龙,三人一条虫。”表明三人之间不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也没有新质突现生成。
5.从假说中做出的推论,一旦与观察事实不符,就表明这个假说是错误的。
6.生态危机与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关,因此科学技术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1.科研人员做了个实验,看看小南瓜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实验人员用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第二个月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2000磅压力时,研究人员将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当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压力时,瓜皮开始破裂。此时,研究人员将南瓜打开,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了。因为南瓜为了有力量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原本汁多肉厚的瓜瓤已变成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
第2页
试用系统论的有关原理解释和说明这一现象。
2.1773年,瑞典化学家席勒通过分解硝酸盐制得了一种气体,当他把燃烧的蜡烛接近这种气体时,发现蜡烛燃烧得更加明亮,这分明就是氧气。但由于席勒深受“燃素说”的影响,他却把这种气体叫做“火气”;1774年,化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加热氧化汞,也从物质中独立分解出了这种气体。他将老鼠放进这种气体中,发现老鼠的存活时间延长4倍,他把鼻子凑近这种气体,觉得呼吸格外舒畅。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已制得了氧气,而把它叫做“脱燃素空气”,因为他同样信奉“燃素说”。直到1777年,化学家拉瓦锡摆脱了“燃素说”的束缚,才把这种气体正式命名为“氧气”。
从氧气的发现过程中,说明理论在观察和实验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