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培养单位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338生物化学[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答案】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是指转运胞质
的还原性氢进入
脱氢,转变为苹果酸进入线
线粒体,
参与氧化磷酸化的穿梭代谢途径。草酰乙酸接受胞质粒体,在线粒体中重新氧化成草酰乙酸,生成的冬氨酸的形式回到胞液,完成穿梭。
2. 脂肪动员(fatty mobilization)
进入呼吸链,草酰乙酸通过转氨反应以天
【答案】脂肪动员是指脂库中的储存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脂酸和甘油,以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
3. DNA 损伤(DNAdamage )。
【答案】DNA 损伤是指发生在DNA 分子上的任何化学改变。 4.
(己糖单磷酸途径)。
【答案】
(己糖单磷酸途径
)即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
和
5-磷酸核途径是细
分解代谢的一条旁路。6-磷酸葡萄糖酶促氧化分解,产生5-磷酸核酮糖、胞产生还原力
的主要途径,
酮糖经过一系列非氧化还原反应,重新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或其他糖酵解中间物。
为核酸代谢提供磷酸戊糖,同时是细胞内各种单糖互相转变的重要途径。
5.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答案】糖的有氧氧化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6. 酶的专一性。
【答案】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三种类型: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和立体专一性。
7. 异头碳。
【答案】异头碳是指环化单糖的氧化数最高的碳原子。异头碳具有羰基的化学反应性。
8. 酮症(ketosis )。
【答案】脂肪酸在肝脏可分解并生成酮体,但肝细胞中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只能将酮体经血循环运至肝外组织利用。酮症是指在糖尿病等病理情况下,体内大量动用脂肪,酮体的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量时所引起的疾病。此时血中酮体升高,并可出现酮尿。
二、填空题
9. 乳糖操纵子的控制区启动子上游有_____结合位点,当此位点与_____结合时,转录可增强1000倍左右。
【答案】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
复合物
10.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_____色的物质,而其他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_____色的物质。
【答案】黄;紫
11.—个氨酰-tRNA 要进入核糖体A 位需_____和_____因子的协助。
【答案】GTP ; 延伸
12.鱼藤酮、抗霉素A 、CO 对呼吸链的抑制部位分别在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NADH 和
13.生物氧化中产生的_____和_____。
【答案】有机酸;直接脱羧;氧化脱羧
14.维生素用于维生素
是_____与_____的缩合物,其中_____原子上可以加氢,因此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之
也称_____,被还原后荧光消失,这一特性可
的定性
之间;
和
之间;
和
之间
是由有机物氧化成_____经脱羧产生的,生物体内的脱羧方式有两种:
分。氧化型的水溶液有黄绿色荧光,因此维生素
定量分析。
【答案】二甲基异咯嗪;核糖醇;1,5位氮;核黄素
15.第一个完整氨基酸序列测定的蛋白质是_____。
【答案】胰岛素
16.单纯蛋白是_____。结合蛋白是_____。
【答案】只有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除氨基酸外还含有其他成分的蛋白质
17.丙氨酸族氨基酸共同的碳架来源是糖酵解中间代谢物_____; 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共同的碳架来 源是TCA 循环中间代谢物_____; 谷氨酸族氨基酸共同的碳架来源是TCA 循环中间代谢物_____。
【答案】丙酮酸;草酰乙酸;
酮戊二酸
18.填写电子传递链中阻断电子流的特异性抑制剂:
( )( )( ) 【答案】鱼藤酮;抗霉素A ; 氰化物
三、判断题
19.高能化合物是指断裂高能键时,需要大量的能量。( )
【答案】错
【解析】化学家认为键能是断裂一个键所需要的能量,而生物化学家所说的高能化合物,是指水解该键时反应的而不是指断裂该键所需要的能量。
20.糖原磷酸化酶因响应cAMP 和而被磷酸化。( )
【答案】对
21.某人摄取55g 蛋白质,其中5g 未被消化,经过24h 后从尿中排出20g 氮,他处于负氮平衡。( )
【答案】对
22.钠钾泵是一种典型的V 型离子栗。( )
【答案】错
【解析】钠钾泵是一种典型的P 型离子泵。
23.黄嘌呤氧化酶既可以使用黄嘌呤也可以使用次黄嗓呤作为底物。( )
【答案】对
【解析】次黄嘌呤被黄嘌呤氧化酶氧化成黄嘌呤,黄嘌呤再被黄嘌呤氧化酶氧化成尿酸。
24.真核生物细胞核中也发现了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但是其RNA 部分不具有催化活性。( )
【答案】对
25.有些蛋白质的内含肽是断裂的,需要经过反式拼接才能得到有功能的蛋白质。( )
【答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