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中西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拉索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最后一位作曲家代表,文艺复兴音乐的集大成者。创作极为多产,留存超过2000部音乐作品,包括弥撒曲、经文歌、牧歌、尚松、利德、圣母颂歌、诗篇歌、赞美诗等。他的弥撒曲多为大段借用宗教或世俗旋律的“模拟弥撒”,包含了经文歌、牧歌和尚松的音乐特征; 经文歌显示了他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西比尔的预言》甚至使用了半音化风格; 他的牧歌、尚松和利德选材广泛、风格迥异,极富表现力。音乐技法上,拉索将复调织体与主调手法相结合,其和声思维远远走在时代前列。
2. 《黑桃皇后》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三幕歌剧,由作曲家之弟莫杰斯特根据普希金的小说撰台本,剧情为:青年军官赫尔曼与莉莎相爱,赫尔曼为获取赌牌必赢的秘诀,将莉莎的祖母老伯爵夫人吓死,伯爵夫人的鬼魂示以他赢牌的秘诀,令他倾其所有押牌,最终一败涂地在“黑桃皇后”上,赫尔曼绝望而死。歌剧严谨填密,主题贯穿发展的交响化手法娴熟,并运用了大量俄罗斯音乐素材,有较强的吸引力。
3. 宣叙调
【答案】大型声乐戏剧中的一种歌唱方式,音调和节奏都与语言紧密结合,又称“朗诵调”,16世纪末起源于佛罗伦萨作曲家佩里的歌剧,17世纪以后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教堂声乐中。18世纪后,宣叙调分为“清宣叙调”和“有伴奏宣叙调”两种,前者节奏自由快速,以键盘乐器简单伴奏,后者富于表情,用管弓玄乐队伴奏。
4. 《勃兰登堡协奏曲》
【答案】巴赫1721年任职克滕期间,为勃兰登堡选帝侯而作的一组管弦乐作品,共6首。乐曲多为“快—慢—快”三乐章形式,每首有不同的乐器配置,其中第3和第6协奏曲没有突出的独奏乐器,属于乐队协奏曲,第1、2、4、5首以合奏组和独奏组进行竞奏对比,属于大协奏曲类型。《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管弦乐作品登峰造极之作。
5. 《埃莱克特拉》
【答案】理查德。斯特劳斯创作的歌剧。由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根据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同名剧作撰写剧本,剧情为: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女儿埃莱克特拉与其兄弟共谋,将拭夫的母亲克莉泰姆内斯特拉与情夫杀死,为父亲报仇,事后埃莱克特拉狂舞而死。歌剧大量使用不谐和音与近于无调性的和声语言,预示了20世纪的某些技法。
6. 舒曼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写作大量钢琴小品套曲,如《童年情景》《狂欢节》《蝴蝶》等,都带有主观幻想因素; 艺术歌曲套曲《桃金娘》《诗人之恋》与作曲家的生活感受有关。还写有4部交响曲、协奏曲和室内乐等。
二、简答题
7. 室内乐及其产生与发展。
【答案】(1)含义:
室内乐(chamber music)原指西方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数听众演出的音乐,它有别于当时的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
现在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
(2)产生与发展:
室内乐大约于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小型器乐合奏形式。但如果从历史角度考察它,就会发现这种音乐形式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16~18世纪初,当时的音乐被分为:三大类:教会音乐、戏剧音乐和室内乐,当时的室内乐与教会音乐、戏剧音乐的表演场地和规模有所不同,它是在私人(贵族)家里表演的声乐或小型器乐曲,由于贵族们喜好音乐,他们常会找些志同道合的音乐人士一同演出,于是就形成了最早的室内乐形式。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叶,随着音乐逐渐走进市民阶层,表演地点也从私人家庭移到公开的音乐表演场所,使室内乐在含义上有了新的变化,它成为由少数乐器表演的(主要指弦乐四重奏),与具体演出场所无关的现代室内乐。
19世纪中期至末期,大多数重要的室内乐作晶都出自德国作曲家之手,如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等,虽然乐器的组合主要沿用古典主义时期的形式,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通常为二至九人的承奏组合,最典型的例子是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
进入20世纪,传统的室内乐受到很大的挑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混合音色组合:由于电子合成音乐的产生,新作曲方法的应用,室内乐领域产生了广泛而不寻常的乐器组合,寻找新的音色组合,如斯托克豪森的《天狼星》(电子合成器、小号、低音单簧管、女高音和男低音)、亨策的《友谊》(单簧管、长号、大提琴、打击乐和钢琴); 另一方面来自人员编制:出现了室内交响曲(十几个人的编制),室内协奏曲,室内歌剧等室内乐体裁,如布里顿的《旋螺丝》要求有六或七位独唱者、木管乐器、弦乐四重奏加低音提琴、竖琴、打击乐器、钢琴、钢片琴等。
8. “文艺复兴”一词的含义及时间划分是怎样的?
【答案】(1)含义:
“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ssance ”,原指“复活”、“再生”,表达复兴古希腊艺术之意。当时的文人希望借此含义,在思想上摆脱封建宗教的束缚,要求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给予人性自由。这种思想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即“文艺复兴”的思想实质。
(2)时间:
“文艺复兴”是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和一场文化思想的变革,通常西方音乐史把1430-1600年这一百七十年间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9. 简述戴留斯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生平简介:
弗雷德里克·戴留斯(F.Delius , 1862~1934), 英国作曲家。他生于英国,从二十二岁开始居住在国外。
(2)代表作品:
歌剧《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合唱《海的漂流》《告别之歌》《生之弥撒》,管弦乐《布里格集市》《孟春初闻杜鹃啼》《河上夏夜》,交响诗《夏日庭院》等。
(3)艺术成就:
①创作受法国音乐影响,具有晚期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风格,与德彪西的音乐有相似之处,作品多描述自然景色,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
②音乐中常用全音音阶以及紧张变化、平行的和声进行,配器色彩纯净透明,音响丰满,音乐情绪热情洋溢。如歌剧《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间奏曲《走向天堂乐园》就是其中一例精美绝伦的作品。
10.简述斯美塔那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斯美塔那(B.Smetana , 1824~1884),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他积极参加民族文化的建设,对交响诗的民族化和民族歌剧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雅那切克等捷克音乐家。
(2)代表作品:
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来自我的故乡》等。
(3)艺术成就:
①明确了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他以本国的历史传说、自然风光和乡音乡情为题材,创作了具有民族特点的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娘》和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为捷克民族歌剧和交响诗的发展打下基础。
②在技法的运用上,旋律伴随着捷克民歌的因素,节奏具有民间舞的特点,体裁上常用波尔卡等民间音乐形式; 他将捷克的民族音乐发展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