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厦门大学药学院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无规卷曲。
【答案】无规卷曲,又称卷曲(coil ),是指在蛋白质中,没有一定规则,结构比较松散的一些肽段的结构。
2. 原癌基因
【答案】原癌基因,又称转化基因,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它们一旦活化便能促使人或动物的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3. 碱基互补规律。
【答案】碱基互补规律是碱基在配对过程中遵循的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
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间进行。
4. 酶的必需基团。
【答案】酶的必需基团是指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酶的分子中存在着许多功能基团,
例如
等,但并不是这些基团都与酶活性有关。
5. 皂化值(saponification number)。
【答案】皂化值又称皂化价,是皂化lg 脂肪所需的K0H 毫克数,它与脂肪(或脂酸)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6. 酶活性的可逆磷酸化调节。
【答案】酶活性的可逆磷酸化调节是指通过蛋白激酶催化的将ATP 或CTP 的位磷酸基转移到
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上以及在蛋白磷酸化酶催化下的逆过程,从而使酶蛋白在活性状态与非活性状态之间互变,来调节酶的活性
7. 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 )。
【答案】杂交分子是指当两条不同来源的DNA (或RNA )链或DNA 链与RNA 链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的双螺旋分子,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第 2 页,共 31 页 和之
8. 不可逆沉淀反应。
【答案】不可逆沉淀反应是指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空间构象失去原来的天然性质,这时蛋白质已经变性,不能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的沉淀反应,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某些酸类和碱类、加热变性等。
二、问答题
9. 指出有D-葡萄糖和下列化合物参与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反应产物。
A. 钠采齐和水
B. 亚碘酸
C. 稀碱
D. 苯肼,在100°C 和弱酸条件下
E. 浓硫酸
F. 稀硝酸
G .Fehling 试剂
【答案】A. 还原反应,山梨醇;B. 氧化反应,葡萄糖酸;C. 异构反应,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D. 氧化成脎,葡萄糖脎;E. 脱水.5-羟甲基糠醛;F. 氧化反应,葡萄糖二酸;G. 氧化反应,复杂产物。
10.乙酰CoA 的合成位于线粒体基质中,而脂肪酸的合成位于细胞质中。请描述将乙酰CoA 转运到细胞质的穿梭系统。
【答案】线粒体中乙酰CoA 与草酰乙酸在柠檬酸合酶的催化下结合形成柠檬酸,然后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三羧酸载体运送过膜,再由细胞质中的A TP 柠檬酸裂合酶裂解成草酰乙酸和乙酰CoA 。进入胞液的乙酰CoA 用于脂肪酸合成,而草酰乙酸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苹果酸,苹果酸在苹果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羧化成草酰乙酸,从而形成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11.如果有某一突变导致肝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酶的失活,这对机体利用葡萄糖为能源会有何影响?
【答案】由于该突变会导致肝细胞不能将葡萄糖输入血液,则除非以食物方式提供,那些依
赖葡萄糖的组织将无法行使其正常功能;换言之,该突变将导致肝细胞失去调控血糖稳态的作用。
12.通常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简述保持DNA 结构稳定的主要机制。
【答案】(l )DNA 的基本单位,即脱氧核糖核酸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构成DNA 后,几乎无较强活性的基团,避免与外界发生反应;
(2)DNA 本身的双螺旋结构,依靠其准确的GC 、AT 配对所构建的双螺旋结构极其稳定,并保持其配对和复制、转录的正确率;
第 3 页,共 31 页
(3)对真核生物DNA , 还有染色体蛋白与DNA 结合,构成结构更为复杂的染色体,进一步在理化性质上稳定DNA ;
(4)细胞内还有相应的DNA 损伤修复机制来修复损伤的DNA ;
(5)维持DNA 结构稳定性的力有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等。
13.计算一分子丙氨酸脱氨后彻底氧化形成ATP 的分子数。
【答案】丙氨酸脱氨形成丙酮酸,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生1分子
分子在三羧酸循环中,有4次脱氢,其中3次产生
再加上由琥珀
酰生成7.5分子成1.5分
子通过呼吸链可生成2.51次产生生所以共产
生生成琥珀酸产生1分
子
分子。所以1分子丙氨酸脱氨后彻底氧化形成
14.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分子数为12.5。
【答案】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是由氨基酸的顺序决定的,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氨基酸顺序,各自按一定的方式折 叠而成该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折叠是在自然条件下自发进行的,在生理条件下,它是热力学上最稳定的形式,同时离不开环境因素对它的影响。对于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其亚基可以由一个基因编码的相同肽链组成,也可以由不同肽链组成,不同肽链可以通过一条肽链加工剪切形成,或由几个不同单顺反子mRNA 翻译,或由多顺 反子mRNA 翻译合成。
15.由P.Mitchell 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证据支持化学渗透学说?
【答案】(1)P.Mitchell 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电子沿着呼吸链传递的时候,释放出自由能转变为跨膜(跨线粒体内膜或细菌质膜)的质子梯度。当质子通过
回到线粒体基质或细菌细胞质的时候,A TP 被合成了。
(2)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证据包括:①氧化磷酸化需要完整的线粒体内膜;②随着细胞呼吸的进行,线粒体外室的pH 降低;③人为建立的pH 、梯度可驱动ATP 的合成;④破坏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梯度的解偶联剂(uncoupler )或离子载体(ionphore )能够抑制氧化磷酸化。相反能够提高线粒体外室pH 的化合物能刺激ATP 的合成;⑤分离纯化到合酶。将该酶在体外与一种来源于嗜盐菌紫膜的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 , 在光照下,能够形成跨膜的质子梯度)重组到脂质体上,可催化ATP 的合成。
16.组蛋白是基因家族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不论是核心组蛋白还是H1组蛋白,在他们之间都表现有同源性。而且,复杂的真核生物在基因组上通常具有许多(几十个到几百个)有功能的组蛋白基因。
(1)试解释这样的基因家族形成的可能机制。
(2)为什么复杂的真核生物需要如此多拷贝的组蛋白基因?
【答案】(1) 一个远古的组蛋白基因通过某种非同源重组事件或一次罕见的转位事件而复
第 4 页,共 31 页 合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