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青少年是集体主义教
育的主要对象,学校是对青少年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对中学生的
集体主义教育,初中学生脱离小学阶段的稚嫩,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情感
基础,但往往由于社会和网络影响,对集体主义形成错误认识,甚至造成价值观
的错位。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传统的家庭教育由“多
对多”变成“多对一”,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与过当,造成集体主义教育的空
缺。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新
的时代条件和教育环境下及时关照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偏差,给予正确引
导,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篇文章从四部分逐步展开论述中学生集体主义
教育路径,主要思路和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该篇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以及近年
来关于中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吸取前人的研究经验,为该篇
论文的展开奠定基础。其次,简单介绍了该篇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主要
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当前中学生在对集体主义原则的理解、行动实践以及中学集
体主义教育的现状等等,确定主要研究目标。
第二章主要是关于集体主义教育的一些简单介绍,在研究中学生集体主义教
育路径的问题之前,先要厘清基本概念“集体”、“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指出当前我国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次学习近年来中共中央关于中小学教
育的相关文件,借鉴国外关于集体教育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主要为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直接展现,从之前所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中
学生在对集体主义的理解、贯彻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践中,以及中学思想政治课堂、
学校整体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展现的问题,并且试图从学校教育(包括教师、
课堂、学校环境、活动营造等方面)、家庭、社会影响和中学生自身因素几个方面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则针对调查所揭示的问题,探索中学生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路径,主
要分两部分来论述。首先论述了加强中学集体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其次重点阐述
加强中学集体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原则层面,必须坚持
II
中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正确原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重点在“三贴近”、课堂内外的结合上下功夫;其次以学校为主阵地,依托课程、
管理、文化、网络、活动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教育载体形式;最后重点强调提
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的方法,分别介绍了伦理谈话与情感教育、案例教学
与榜样示范、小组互助与友谊竞赛等等,借以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优势和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集体主义教育,路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