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什么? 渠道有哪些?
【答案】(1)农产品流通特点
①在流通过程中需要有储备、运输和分销环节,以保证均衡上市和满足城乡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普遍需求。
②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不耐储藏的特点,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下降,造成损失。
③农产品体积偏大、重量偏重,运输成本在价格中占的比例较大,不太适合长距离运输。 ④消费者零散购买,一次购买数量少、购买频率高:消费者往往凭知觉感受(如大小、颜色、新鲜度等)对农产品进行品质评价,但对农产品的营养性和卫生安全性难以把握。
⑤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以及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对小。
(2)农产品流通渠道类型
农产品流通渠道类型及环节如图所示。
图农产品流通环节示意图
根据农产品的销售形式将流通渠道分为:直接流通渠道、间接流通渠道。
①直接流通渠道是指产品由生产者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中间不需要其他交易环节。间接流通渠道是指生产者生产的农产品经过批发和零售等中间环节后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
②间接流通渠道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生产阶段一一批发阶段一一零售阶段一一消费阶段。
a. 生产阶段是流通的起点和源头。生产者的产品需要经过流通渠道才能进入消费者手中,实现商品的价值。
b. 批发阶段和零售阶段位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中间。批发通常由一个或两个批发环节(一次、二次批发)构成,批发是一个大进大出的批量交易过程。
c. 农产品经过批发环节后进入到零售阶段,零售阶段有许多零售商把商品销售给消费者,最终完成农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
d. 消费阶段包括居民家庭消费、团体消费以及户外餐饮消费。
2. 什么是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 两种理论的关系如何?
【答案】(1)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一种创新只有当它的最终效果能够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时,才会被有力地采用; 一种发明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就能够增加企业家的利润。由此释放出来的资源,可以用来增加产品供给。
技术创新虽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但未必同比例地增加各种要素的边际产出,由此区分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一一使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大于劳动; “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一一使劳动边际产出的增加大于资本; “中性”的技术创新一一同比例地增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
希克斯认为技术创新是偏向劳动还是偏向资本,取决于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 而在竞争条件下,要素相对价格反映其相对稀缺程度。
(2)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实证研究验证了不同产业资本品的发明数量与产品销售额密切相关,由此引申出三个命题:
①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它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
②预期收益取决于该项发明产品的预期销售额;
③采用发明后的顶期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产品目前的市场销售额。
总之,是市场需求决定了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
技术发明从一种业余的、非常规的经济活动,逐渐变成一种连续的、规范的、企业化的经济行为。
(3)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诱导并不是两种独立的假说,而是互相补充的技术进步理论
①生产者把相关的技术创新投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去,才能节约要素并增加利润,对该产品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是这种利润得以实现的市场条件;
②针对某一种产品的技术发明,如果不能够相对地节约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也不会被技术需求的微观主体所采用;
③微观主体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是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两种假说内在统一的基础和纽带。
3. 你怎样理解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表现在:
(1)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人们对较高级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需求变化引起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种植业为主,向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举,再到以畜牧业为主的逐步过渡。
(2)在种植业中饲料生产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随着人们食品需求的转变,畜牧业发展较快,对饲料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种植业中饲料作物的栽培迅速增加。种植业由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为格局的三元结构。
(3)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对原料性经济作物的需求逐步增大,人们对蔬菜、水果、花卉等的需求也在增加,导致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4)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相结合
①通过各地区、各生产单位的各具特色的生产专业化,实现全国范围内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 ②在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内,通过主导部门与辅助部门的合理搭配,实现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种经营相结合,主导部门体现专业化方向,辅助部门体现多种经营。
(5)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
在所有的农业产业部门中,粮食生产部门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国家对粮食生产采取了保护性政策措施。
(6)在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演变中林业受到国家的保护支持力度最大
森林具有经济功能、生态和社会文化功能。支持和保护林业,稳定和增加森林的覆盖率,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符合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需要,是很多国家的政策取向。
4.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环节是什么?
【答案】(1)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
广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包括信息内容开发、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设备制造以及信息机构建立、信息规则设定、信息环境维护、信息人员培训等活动。
狭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存储、交换、共享、服务和应用农业信息资源。
(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可支配资源的形成,包括信息内容的收集、存储与组织等,这是信息服务者的“资本”; ②信息的提供,包括信息产品的生产,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等,这是信息资源有效聚集的前提;
③信息环境,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的场所和社会条件。
(3)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环节
①农业信息内容的积聚与资源形成
农业信息内容的积聚与资源形成的具体目标是广泛利用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各种农业信息的制高点,规划和收集有用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有效地保存起来,有效地存储到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根据用户使用的要求把它们组织起来,使其能为农业用户服务。
②农业信息渠道建设与用户培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