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蓝田地区30年来资源变化轨迹与生态承载力评估
王 琨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因此,探讨生态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对于了解区域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乃至全球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近30年来秦岭北麓也存在着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本文在“30年来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环境对资源开发的响应及评估”的基础上,选取了西安以东的蓝田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多种资源的变化轨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对合理开发利用秦岭北麓的资源提供借鉴作用,为当地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首先,本文以整个蓝田县及境内各区域为重点,在查阅该地参考资料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室内分析,建立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时空变化轨迹,并进行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其次,依据生态承载力理论,应用一些数学辅助手段和计算机软件(Excel 、Arcview3.3 MATLAB7.01)建立数学模型,对这些区域的各类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旅游资源)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然后依据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对蓝田境内的各区域进行分级评价,得出各区域的综合系统弹性度、承载指数、承载压力度指数;最后依照生态承载力分级标准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制定资源开发对策及措施。
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近30年来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草地面积下降,林地、园地面积增加,其它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国防、旅游用地)稳步增长,天然土地面积持续上升;灞河年平均径流量和年平均流量持续下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减少,工、农业、城乡生活用水量大幅上升,各地供需矛盾不平衡;人工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林业用地面积平稳上升,但四旁植树株数下降幅度较大。
2.近30年来蓝田县土地资源承载力压力度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土地资源承载指数大部分乡镇属中等到中上等;各地水资源承载压力度增加,秦岭山区、黄土台塬区、丘陵沟壑区水源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蓝田县林业资源压力度、旅游资源压力度下降,逐步向良性化发展。
3. 从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来看,西安地区为中等稳定中等承载高压区,蓝田县为中等稳定中等承载高压区;在蓝田境内,川区为中等稳定较高承载高压区,黄土塬区为中等稳定低承载高压区,丘陵沟壑区为中等稳定低承载高压区,秦岭山区中等稳定较高承载较高压区。
关键词: 蓝田地区; 多种资源; 变化轨迹; 生态承载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