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871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责任

【答案】社会责任是指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这种义务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这一定义的前提是:第一,企业遵守法律,并且追求经济利益; 第二,企业是一种道德机构,在它努力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它能够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行为。

一般而言,企业与管理者应该承担以下几种社会责任:企业对环境的责任;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对顾客的责任; 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 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 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力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①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 ②把不利的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 ③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2.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3. 闭环MRP

【答案】闭环MRP 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除了物料需求计划(MRP )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 ,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MRP 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生产能力的约束条件。基本MRP 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即闭环MRP 。

4. 平衡积分卡

【答案】平衡积分卡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 )与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戴维·诺顿(DavidNorton )于1992年提出的一种绩效考核模型。它由四个方面的指标组合成一个结构化的指标体系,并且各个方面的指标之间有着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其相互驱动的效果又紧密结合并支持组织的战略。它对绩效的价值判断认为,好的绩效一定是整体性的,单方面做得好不能说明问题,四个方面要取得绩效效果的相互平衡,这也正是该工具命名的由来。其四个方面的指标设计分别针对着四个问题的回答:

①财务方面回答怎样满足股东的要求;

②内部经营方面回答组织必须在哪方面擅长或精专;

③学习与成长方面回答如何使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④客户方面回答怎样满足客户的要求。

二、简答题

5. 钱得勒指出:“战略决定结构”,试从战略与结构的角度分析一下机械式组织和有机组织的特点,以及相应的适用条件。

【答案】组织的战略就是它的总目标,它涉及一定时期内组织的全局方针、主要政策与任务。战略决定着组织的任务、技术和环境,而这些方面的因素又决定着其本身的组织结构设计。因此,战略决定结构。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特点和适用条件的内容如下:(1)机械式组织

①机械式组织的定义

机械式组织结构也称官僚行政组织结构,是一种稳定的、僵硬的结构形式,它追求的目标是稳定运行中的效率。机械组织注重对任务进行高度的劳动分工和职能分工,以客观的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方式挑选符合职务规范要求的合格的任职人员,并对分工后的专业化工作进行严密的层次控制,同时制定出许多程序、规则和标准。

②机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a. 任务被划分为独立的专业化部分;

b 职责范围受严格精确限定;

c. 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和许多程序规则;

d. 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集中在组织上层; e. 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纵向沟通; f. 协调和控制倾向于采用严密结构的层级组织(如职能型组织)。

③适用条件

a. 环境相对稳定;

b. 任务明确且持久,决策可以程序化;

c. 技术相对统一而稳定;

d 按常规活动,以效率为主要目标;

e. 企业规模相对大。

(2)有机式组织

①有机式组织的定义

有机型组织结构也称适应性组织结构,是一种分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形式。它因为不具有标准化和规则条例,所以是一种松散的结构,能依据需要迅速做出调整。

②有机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a. 员工围绕共同的任务开展工作;

b. 权责范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修正;

c. 职权等级和程序规则少;

d. 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分散在组织之中;

e. 强调上下级双向的沟通及横向和斜向的沟通;

f. 协调和控制经常依靠相互调整和具有较大灵活性的组织系统(如矩阵型组织)。

③适用条件

a. 环境相对不稳定和不确定,企业必须充分对外开放;

b. 任务多样化且不断变化,使用探索式决策过程;

c. 技术复杂而多变;

d. 有许多常规活动,需要较强的创造力和革新能力:e. 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6. 有效的管理要求适度的集权和分权,怎样才能使集权与分权合理地组合? 请举例说明。

【答案】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上一定程度的集中; 与此相对应,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上一定程度的分散。

在组织管理中,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绝对的集权或绝对的分权都是不可能的。成功的组织是将集权与分权合理组合起来的组织。确定一个组织中集权与分权的合理程度,需要考虑以下儿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组织环境条件与业务活动性质。如果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处于经常变动之中,组织的业务活动过程中必须保持较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种情况就要求实行较大程度的分权。反之,在稳定的环境和开展常规性业务的组织,则可以实行较大程度的集权。

(2)组织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广度。组织规模较小时,实行集权化可以使组织运行效率比较高。随着组织规模的扩人,就要求组织向分权化的方向转变。

(3)决策的重要程度和管理者的素质。一般而言,涉及重要的、影响面较大、影响时间长的决策,宜实行集权,重要程度较低的决策则实行较大的分权。组织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则分权具备较好的基础。

(4)方针政策一致性的要求和现代控制手段的使用情况。鉴于集权有利于确保组织方针政策的一致性,所以在面临重大危机和挑战时,组织往往会采取集权的办法。另外,拥有现代化通信手段和控制手段的组织,会呈现两个方向的变动:一是重要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可以实行更大程度的集权,而次要问题的决策则倾向于更大程度的分权。

(5)组织的历史和领导者的个性。严格地说,这些是对组织集权或分权程度的现实影响因素。如果组织是在自身较小规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发展过程中亦无其他组织的加入,那么集权倾向更加明显。相似地,如果组织中有个性较强和自信、独裁的领导者,往往喜欢其所辖部门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行,这时就容易出现集权状态。对这些现实的影响因素,应该辨证地加以对待。现实的未必是合理的,但现实的往往是不得不屈从的。

三、案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