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871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无边界组织
【答案】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边界有两种类型: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内部边界包括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横向边界由工作专门化和部门化形成,而纵向边界则是将员工划归为不同的组织层级。外部边界是将组织与其顾客、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分离开来的隔墙。管理者可以运用虚拟或网络的结构设计削弱甚至消除这些边界。无边界组织是相对于有边界组织而言的。有边界组织要保留边界,完全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稳定与秩序。但无边界组织也需要稳定和呈现度,所以它绝不是要完全否定企业组织必有的控制手段,包括工作分析、岗位定级、职责权力等等的设定,只是不能把它们僵死化。
2. 管理
【答案】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具体内涵包括:
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另外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有效性是指小仅要正确地做事,并且要力争做正确的事。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 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协调的有效进行所要运用的,在管理学范畴内就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的过程。
3. 概念技能
【答案】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者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者较为不重要。概念技能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了解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能预见组织在社区中所起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作用,知道自己所属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其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概念技能。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拟订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挑选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
4. 目标
【答案】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期间想达到的最终成果。一个完整的目标,首先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其次,目标应当是可以度量的,通常可以用一个或者是一组数量指标来表示。
日标的特点:①组织的目标是一个层级体系; ②组织的日标要构成一个有机的网络; ③目标是多样的。
目标一旦明确,管理人员就必须完成两项工作:①通过计划工作将目标分解; ②协调统一,使企业组织的各种愿望尽可能地与所明确的目标统一起来。
目标的性质:①目标的层次性; ②目标网络; ③目标的多样性; ④目标的可考核性; ⑤目标的可接受性; ⑥日标的挑战性:⑦目标的信息反馈性。
二、简答题
5. 请简述你是如何理解“领导”这一管理术语的,为什么?
【答案】(1)领导是指运用各种影响力,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所认知的日标而努力的过程。其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五个力一面:先行、沟通、指导、浇灌和奖惩。它的三个要素是:①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②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它们既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 ③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下属来达到组织的目标。领导的职能归纳起来是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处理与人的关系; 处理与事的关系; 处理与时间的关系。
(2)被领导者追随和服从的意愿并非全部来自于制度权,更多的是建立在领导者个人影响权、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所以不能简单把领导与管理当成一回事,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又是领导者,但是管理者和领导者两者分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6. 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
【答案】(1)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调整对象。战略决策调整的是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调整组织在既定力一向和内容下的活动力一式,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②涉及时空。战略决策面对组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活动,是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的基础; 战术决策具有局部性、中期性,是战略决策的支持性步骤和过程; 业务决策是解决组织某个部门在未来较短时间内的行动方案,是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落实的基础。
③作用影响。战略决策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形成与创新的过程,其效果影响组织的效益和发展; 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的实施是对己有能力的应用,其效果影响组织的效率与生存。
④决策主体不同。战略决策主要由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作出; 战术决策一般由中层管理者作出; 业务决策由基层管理者作出。
(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①面向的问题不同。程序化决策主要是解决常规性、重复性的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主要是处理非常规性、偶然出现的问题。
②处理方式不同。程序化决策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规则和程序等,当问题再次发生时只需根据己有的规定加以处理; 非程序化决策往往缺乏信息资料,无先例可循,无固定模式,需要管理人员
发挥创造性思维。
③决策主体层次不同。较低层次的管理者主要处理日常熟悉的、重复发生的程序化问题; 而较高层次的管理者面对的问题大多可能是突发性的,需要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的频率更高。
7. 简述领导的含义。
【答案】领导(leadership )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可以把领导概括为下列四层含义:
(1)领导是一种社会行为
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领导活动都不会由单个人构成。只有领导者而没有被领导者就构不成领导。
(2)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领导的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领导的过程是指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改变被领导者的行为,创造有利于领导的环境,从而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就其最终的结果来说,领导工作必须讲求有效性。
(3)领导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领导的过程是指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改变被领导者的行为,创造有利于领导的环境,从而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就其最终的结果来说,领导工作必须讲求有效性。
(4)领导是一种有序的行为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激励、监督等一系列功能。领导过程的这些环节前后相连,紧密相扣,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过程的失败,使预定的目标难以实现。
8. 简述期望理论。
【答案】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力量)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其中效价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 期望值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因此,一个目标对其接受者如果要产生激发作用的话,那么对于接受者来说,这个目标必须是可接受的,可以完成的。对一个目标完成者来说,如果目标是超过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则该目标对其是没有激励作用的。
9. 何谓心理契约,请分析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对企业员工管理的影响?
【答案】(1)心理契约的含义
心理契约是指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其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