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708中国新闻传播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1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答案】梁启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提出了一整套办报主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他一生发表的新闻学方面的专论在30篇以上,内容涉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三大部类。他的许多新闻观点,对当时的报界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1)关于报刊的功能与作用
1896年,梁启超发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通”包括通卜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通卜下就是“宣德达情”,使“君恩得以下逮”、“民隐得以卜达”; 通中外就是要尽量掌握外情,做到知己知彼。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通塞,而“去塞求通”的首选工具是报刊。他说:“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这是我国最早用“耳口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2)关于报刊的性质
梁启超认为报刊是一种进行政治组织、宣传的有效工具。作为一名政治家,梁启超深刻地认识到报刊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在其新闻活动的后期,他认为报馆是与政府有着平等地位的社会单位,是独立于政府权力的第四种势力,是传播文明的三大利器之一。(3)关于报刊的任务
梁启超提出报纸的“两大天职”说:“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他认为,政府没有权力办不成事,但权力过大而又不受监督,就会滥用职权,所以需要作为“国民公意的代表者”的报纸监督政府,才不至于走向腐败。他还认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因此需要报纸“若孝子之事父母,若良师之诱蒙童”那样去向导他们。
(4)关于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
梁启超认为,衡量报纸好坏有四条标准,即四条原则:①“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②“思想新而正”。他认为,不能用“人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③“材料富而当”。他认为报纸应该荟萃“全世界之知识”,但在刊登时必须严格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
第 1 页,共 8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