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841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台湾地区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台湾地区将土地利用规划称作土地使用计划。台湾日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四个层次、两大板块构成。四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是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 第二层次是区域计划; 第三层次是都会区发展计划、县(市)综合发展计划与国家公园计划:第四层次是都市计划与非都市土地使用编定。
2. 控制理论
【答案】控制论就是机器的自动控制或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都可以看成是其本身组成部分间信息的传递过程。控制论就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和通信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着重研究上述过程的数学关系,而不涉及过程内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方面的现象。控制与控制论的对象是一个由信息组成的有限的整体,即信息系统。并且信息是传递的,是信息的传递推动有机体的变动。
3. 土地用途管制目标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就是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违法占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限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克服土地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地力枯竭,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地域分区
【答案】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是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地利用条件、特征、发展方向及途径的相对一致性而划分的土地利用综合区域。地域分区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仅需要综合考虑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的分异规律、资源的区域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进而揭示各地域特征,指出地域内的土地利用方向、结构与布局,确定用地控制区以及保护与改造的途径。
5. 英国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英国规划体系包括四个层次的规划,即国家级规划、区域性规划、郡级规划和区级规划。大致程序为:编制规划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监察员或者专业小组根据公众意见向地方政府提出报告、根据提交的报告修改规划并再次征求意见、批准规划并付诸实施。
6. 人地协调理论
【答案】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就己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理论就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理论。由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范围的扩大和相互作用形式的复杂化,地球上几乎不存在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界。作为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界,己经基本上成为社会化了的自然界,人化了的自然界。
7. 城镇人口
【答案】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 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包括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之和,由三部分构成:非农业人口、城区内的从事非农产业的农业人口,以及暂住期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8. 精明增长理论
【答案】精明增长理论是指具有以下各方面特征的规划理论:混合土地用途,紧凑的建筑设计,多样的住宅类型,步行可及的邻近地区,独特的地区认知和地区感受,空地的保护,与现有社区的连接,交通方式的选择,有效性,合作性。实现城市精明增长有三条基本途径:充分利用价格手段的引导作用; 发挥政府的税收政策的指向作用; 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法规的控制作用。
二、简答题
9. 简述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1)土地用途管理。是指对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的使用性质、用途的转换进行管理。
(2)土地利用结构管理。是指对各类土地类型的数量及比例结构进行管理。
(3)土地利用布局管理。是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空间关系进行管理。
(4)土地利用程度管理。是指对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水平进行管理。
(5)土地利用效果管理。是指对土地利用产出水平、集约化水平进行管理。
10.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经常采用的指标有哪些?
【答案】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通常采用定量分析法、横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即利用相关的数据资料,采用定量的单项分析指标,通过与相邻或上一级行政区域的相应指标的横向比较分析,评价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高低。常采用下列指标:
(1)土地垦殖率
(2)土地利用率
(3)土地农业利用率
(4)土地建设利用率
(5)耕地复种指数
(6)水面利用率
(7)草地载畜量
(8)建蔽率(建筑密度)
(9)建筑容积率
(10)人均(户均)居民点用地面积
(11)耕地灌溉率
(12)单位耕地机械动力数
(13)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
(14)单位耕地用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