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732教育基础理论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桑代克认为两岁儿童看到一块糖时说“糖”这个字,表明两岁儿童形成的联结是( )。

A. 动物式的刺激——反应直接联结

B. 抽象的联结

C. 观念的联结

D. 选择性联结

【答案】C

2. ( )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能力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从而较好的解释了人类的学习。

A. 华生

B. 加涅

C. 梅耶

D. 奥苏伯尔

【答案】B

3. 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

A. 概念转变

B. 概念形成

C. 概念同化

D. 概念整合。

【考点】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答案】A

【解析】概念转变是指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包括,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相关学科的原有知识经验背景,了解学生有哪些错误概念。第二,充分运用学生的原有概念,创设教学中的认知冲突,以此作为引发学生进行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第三,在开放性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讨论分析,是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形成新的观念。因此,答案选A 。

4. 个人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与行为倾向,称之为( )。

A. 道德

B. 品德

C. 移情

D. 良心

【答案】B

5. 顿悟即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它是通过( )实现的。

A. 尝试错误

B. 中介变量

C. 形成认知地图

D. 个体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等

【答案】D

6.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 智力技能

B. 思维品质

C. 思维程序

D. 能力或特性

【答案】D

7. 根据概念的定义的严格程度可以分为科学概念和( )。

A. 初级概念

B. 具体概念

C. 日常概念

D. 易下定义概念

【答案】C

8.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卜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

A 服从水平

B. 依从水平

C. 认同水平

D. 内化水平

【答案】选C 。

【解析】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

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现象有从众和服从两种表现。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社会规范内化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因此,答案选C 。

9.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 量表

B. 斯坦福量表

C. 韦克斯勒量表

D. 比纳量表。

【答案】A

【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10.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之为( )

A. 绘画技能

B. 创造技能

C. 心智技能

D. 操作技能

【答案】C

二、简答题

11.论述桑代克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1)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在观念之间的联结,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这种刺激—反应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桑代克的联结说又称为“试误说”。

(2)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①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进入某种情景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体现了学习动机原则。

②练习律是指对于己经形成的某情景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 ③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削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