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我国城乡教育差别很大,与城市教育的规范化和高质量相比,农村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学校设备以及学校内外环境等方面,都处于不利状态。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而农村教育既是其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很好地进行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农村教育的众多问题中,教师问题最为迫切和根本。本文以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一位农村语文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关注,展示一位在岗农村教师的经历,以期引发对新时期农村教师培养的思考,探求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该论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对研究的意义、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阐述,并总结了当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村教师个体进行研究,了解农村教师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和状态。
第二部分:对文中的基本概念作了解释,文中将农村界定为县和县以下的行政区域,把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把教师专业化视为一个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围绕胡老师的个人成长和教师职业生涯展开叙事,走进胡老师的教学和内心世界。通过叙事,了解胡老师的教学生涯发展过程,发现考试制度没有变更的情况下“新课程改革”名存实亡;新教材与旧方法的矛盾尚未解决,广大师生仍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挣扎;教师个体的探索所起作用微乎其微,至多为学生提供了较高的学习成绩,促使他们在一定时候离开农村,或者为学校带来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争取了生存空间。在这个部分,我们还可以发现教师在当班主任过程中的欢乐和困惑;同时还明白了学校在管理、教师培训、评价和教育科学研究、性别问题等诸多方面的细节情况,笔者也就此作了解释。
第四部分:通过对胡老师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的思考,提出对新时期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第一,坚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层次化和成长途径多样化。由于农村教师发展条件比较落后,所以,农村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过程要分步进行,专业标准要分层实现。合格的教师来自专门机构的培养和培训。各类教师培养机构要为教师入职做好一定的准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要重视实习阶段的锻炼;教师任职的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途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观摩、参加进修学校、利用离退休人员等途径为教师提供接受培训的机会,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热情,并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进修,解决学校中的问题。
第二,农村教师个体要坚定自我发展信念,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参与研究,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第三,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村教师的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便利条件和机会。国家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来保障教师的待遇问题,学校领导者要从严治校,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工作。通过实施各项政策引导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结构问题。
第四,树立正确的能力观、学生观和性别观。新时代对教师素质要求是多样的,农村教师要具备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能力;树立全面的学生观,激发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热情,保持离校后的发展劲头,并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尊重学生,用自己的高尚人格而不是通过体罚来树立权威;在性别问题上农村教师面临的问题尤为严重,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反思意识,形成科学的性别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优秀的教师队伍。农村教师队伍现状的改善有赖社会各系统的支持和教师个人的自我完善,改变这种状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