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农业的家庭经营?
【答案】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它突出了主要经营对象的产业特征,即农业,而不是其他产业; 经营主体是农民家庭,主要实行的是家长制或户主制管理,小存在管理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 它强调以使用家庭劳动力为主,而不是以雇下经营为主。
2. 你认为应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答案】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措施有:
(1)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
乡镇企业与农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民在乡镇企业生活比在城市生活更适应。因此,乡镇企业成为农民非农业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对乡镇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将有助于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支持和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乡镇企业分散的企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正逐步向中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聚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大的就业空间。
(3)支持和加强对待转移和己转移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
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技术水平不高,仅靠市场机制绝大部分农民无力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补贴成为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思考题
3. 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答案】影响农产品供给及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见表
表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1)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价格与农产品供给同方向变化。
(2)其他农产品分为两类:
①竞争性农产品,当其中一种价格不变时,另一种农产品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前一种农产品生产的供给量发生相反方向变化。
②连带农产品,当两种农产品中的一种价格小变,另一种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就会使前一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发生相同方向的变化。
(3)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
当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时,就会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降低,供给量减少。
(4)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即社会需求增加,农产品的供给就要相应增加,否则,就要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资源既定条件下,生产技术的提高会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从而增加供给。
(5)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农产品生产者数量和农产品供给呈正方向关系。
(6)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农产品商品化率越高,可出售的农产品就越多,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可供选择的余地就越大,为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总量就越多。
(7)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农产品市场价格预期
这说明对未来价格上升的预期会导致生产者和经营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囤积行为,会减少本期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增加未来农产品的供给数量。
(8)其他因素
农产品供给除了受上述各个因素的影响外,在实际中还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政府的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 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答案】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见表
表 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
(1)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 若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价格在生产周期内的变动不足以对农产品的供给量产生影响,因而供给弹性小。因为生产者未来得及调整生产规模,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价格就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不再影响本周期的供给量。
(2)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容易改变,则供给弹性大,反之则
小。
(3)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
若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生产者能及时做出生产调整,改变供给量,则供给弹性大; 若价格变动的影响期短,生产者来不及对生产做出调整,则供给弹性小。
(4)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如果农产品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成本增加的幅度,则供给弹性大; 反之,供给弹性则小。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供给弹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