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54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顾客导向之下的公共管理形态的改变。

【答案】顾客导向的公共管理,的确不同于传统卜的公共组织管理,它意味着公共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决定施政目标的标准由专家决定,转变为对公民所需的考虑,即以人民的需要和价值作为组织行动的指导,使公共资源的投人与执行政策的过程,均能达到顾客期望的结果。

(2)以成本效益为基础的效率标准,转变为对服务质量以及民众评价的重视。

(3)从依法行政转变为“产品质量”的评估与改进,即从消极的控制转变为积极的服务。

(4)管理理念由控制员工转化为获取员工的认同。

(5)从对特定“功能”、“权威”及“结构”的服从,转变为对“使命”、“服务”、“顾客”以及成果的高度认同。

(6)责任由法规强制,转变为公务人员自主性的建立与队同。

(7)由一味地遵循法规、程序,转变为对问题彻底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8)从一条鞭式的管理,转变为寻求民众的支持与认同。

2. 你是如何看待领导的权变理论的? 试分析不同的领导权变理论以及对现实领导工作的启示。

【答案】(1)领导的权变理论的内涵

领导的权变理论是指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潜在影响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 管理工作即为诊断与评估可能影响领导者领导行为与效果的各种因素。领导者在从事领导行为的选择与运用时,必须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考虑。领导的权变理论又称领导情境理论。

(2)不同的领导权变理论及其对现实领导下作的启示

最具代表性的权变领导理论主要包括艾凡雪维奇的情境因素说、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其内容和启示分析如下:

①艾凡雪维奇的情境因素说

a. 理论要点。这一理论认为领导者在选择与运用领导行为时,应注意下列四项情境因素:管理者的特性、部属特性、团体因素、组织因素。

b. 这一理论对现实领导工作的启示。艾凡雪维奇的情境因素说使人们认识到领导行为是领导者、部属及情境等因素交互影响而形成的,领导行为是极端复杂的过程,不同的情境因素将产生不同的领导行为与领导形态,因此领导行为的选择运用,应对各种情境因素加以审慎的考虑,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并且,从艾凡雪维奇的情境因素理论,可以了解,领导行为最重要之处就在于适应情境,配合情境因素以发挥领导效能。

②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a. 理论要点。权变领导理论的基础是认为领导者对其所领导的群体,若欲完成高度的工作成果,应随领导者本身的需要结构,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控制及影响程度而权变。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影响领导形态的情境因素主要有以下万个方面:职位权力、工作结构、领导者与部属关系。

b. 情境因素作用的表现。在有利情境下,领导者拥有较多职权,获得更多非正式支持,同时工作结构较低,对群体有良好的指导,成员被指示做哪些工作; 在不利情境下,群体因缺乏领导者积极的介入的控制,显得较疏离涣散,以工作为导向的领导较之体谅型及员工导向型的领导行为较为有效; 在中度有利(或中度不利)情境下,体谅型或员工导向型的领导较为有效,如果成员认为有建议、贡献意见的自由,则领导者应提供无威胁及自由的环境。

c. 该理论对现实领导工作的启示。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虽然尚有缺失,但它仍然引发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使研究者了解领导效能的知识,领导者应如何选择领导行为,方能对部属产生影响,使组织发挥效能; 这一理论对于部属生产力的提高及员工满足感的增进,具有相当价值。

③豪斯的途径日标理论

a. 理论要点。豪斯的途径日标理论的基本命题为:一是领导者的功能为一辅助功能,亦即领导行为应能为部属所接受,并使部属认为领导是员工满足的来源,同时亦为员工将来获取满足的工具; 二是领导行为对部属士气之激励,其影响是由隋境所决定,此一情境包括部属的特性与工作环境的特性。所以,领导行为应以下列四种行为为架构:一是工具行为,即对部属的行动予以计划、组织与协调。二是支持行为,即对部属需要的满足,给予支持性的考虑与关心。三是参与行为,即领导者与部属分享情报,征询部属意见,并运用部属的构想与建议,以达成团体决策。四是成就导向行为,即领导者为部属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期望部属有高水准的工作表现以及不断地寻求改进。

b. 情境因素。第一,部属的特性,指部属本身的能力、需要、动机等均会影响领导行为的选择。第二,工作环境的特性。工作环境对领导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部属的工作和工作团体。第三,组织因素,包括:规则、政策与程序对部属工作约束的程度,高压或紧急情况和高度稳定的情境等。

c. 该理论对现实领导工作的启示。途径目标理论可应用于支持领导者行为及部属满足间的关系,但不适用于对部属绩效的影响; 领导结构对员工满足感的影响受领导者体谅员工的方式及部属对非结构式、不明确任务厌恶程度而定,途径目标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有能力预测和解释领导者的行为。

3. 政府预算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政府预算的原则包括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预算原则与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预算原则

传统预算原则的基本精神在于强化民主议会对政府行政部门的控制,其内容包括:

①公开原则。即政府预算内容应公开,让所有国民皆能充分了解政府的收支状况、财务计划及施政内容。

②明确原则。政府预算的收入来源及支出用途、项目与分类皆应明确。

③事前决定原则。即政府预算应在年度开始前,经由议会审议通过。

④严密原则。预算应对各支出项目产生约束力,并力求与将来决算的一致。

⑤限定原则。预算的各个项目相互间应有明确的界限,禁止经费相互流用,同时限定须在同一年度支出。

⑥单一原则。国家的财政收支应纳入一个预算内作综合表示,不得另有独立的预算,即预算须单一,不得重复。

⑦完全原则。所有收入与支出完全列入预算中,亦即不得有任何预算外的收支,以维持国家则政的完整。

⑧不相属原则。任何财政收入与支出,不得有个别相属关系,如以特定收入支应特定支出。

(2)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

基于预算的经济稳定、资源配置及行政管理等功能,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更注重政府行政责任与行政职能的加强。其内容包括:

①计划原则。即政府所有预算皆应按照计划来编制,预算反映政府计划,两者具有密切关系。 ②责任原则。行政首长对于预算的责任是使行政机关的计划符合立法部门所反映的民意,并以最低廉的成本来执行计划。

③根据报告原则。预算的编制、立法与执行,均应根据政府各机关的财务及业务报告,而非盲目地任意决定预算。

④具备适当权力原则。行政机关为有效执行预算,必须具备执行预算的权限及执行职权的必要人员。

⑤多元预算手续原则。政府预算的手续,可依行政活动、下作计划的不同而有差异,无需强求一致。

⑥自由裁量原则。对于政府各支出项目及内容,不宜制定的过分详细并限制留用,在不违反施政方针或目标下,可授予各机关自由裁量的空间,以便更有效率的使用资源。

⑦预算时间弹性原则。为充分发挥预算的经济稳定功能,政府施政计划的实施及经费支出时期,可随总体经济状况作必要而有弹性的调整,例如多年期大规模公共建设的资本性支出,即有其时间弹性的必要。

⑧预算机关关联原则。中央预算机关与各机关执掌预算及计划的部门,应相互保持充分联系、协调与合作的关系。

总之,预算的原则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预算的时代功能及制度的演进而改变。

4. 分析“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答案】公民参与和公共管理的关系表现为公民参与对公共管理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