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3公共政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面理性模式
【答案】全面理性模式又称纯粹理性模式,是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很难确定是谁提出了这一模式,但是在经济学、管理科学、政治学及行政学等学科中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广泛使用。这一模式意味着决策者能完全客观而合乎逻辑地看问题,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在决策过程中,他的所有行动,不断地使他选择有效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2. 合同外包
【答案】合同外包又称合同出租、竞争招标,是指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对外承包给私营企业或非营利机构,中标的承包商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用财政拨款购买承包商的公共产品和劳务。合同外包可以利用竞争力量给无效率的生产者施加压力,提高生产率:能够摆脱政治因素的不当十预和影响,提高管理水平; 可以把通常模糊不清的政府服务成本以承包价格的形式明确化,有助于强化管理。但是,承包权的授予上可能存在腐败和寻租行为; 可能形成对承包商的依赖,承包企业雇员罢工、怠工和企业破产会使公众利益受到损害。
3. 系统理论
【答案】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或观点有五种:系统理论、团体理论、杰出人物《精英》理论、过程理论、制度理论。系统理论由戴维. 伊斯顿等人提出,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或者说,将公共政策看作是政治系统的输出。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
4. 备选方案
【答案】备选方案是决策者解决政策问题的行动过程的选择,或是达成政策目标的可供利用的手段、措施或办法。依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备选方案可以表现为政策、策略或各种行动过程。
二、简答题
5. 简要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答案】公共政策执行的绩效并非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诸多因素交互影响的产物。影响政策执行力与绩效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一面:
(1)政策问题的性质
政策问题的性质涉及到间题的相依性、动态性、时空性及受影响之标的的人口的特性。政策
执行的成败,与欲解决问题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的性质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①标的人口行为的分殊性。分殊性的程度越高,则越难建构清晰明确的统一管理标准以作为评估绩效的标准,因此执行的成效将会大打折扣。
②标的人口的数目多寡。政策所涉及的标的人口数目越少,越肯定,将越可能动员支持、拥护或反对政策的执行。
③标的人口行为需要调适的程度。一般人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常养成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不喜欢作太大的改变。因此,如果政策执行时需要大幅度地改变标的人口的行为方式,政策执行遭遇的阻力或抗拒性的可能性就较大。
(2)政策执行的资源
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支持和后盾。影响政策执行的资源因素主要包括:
①人员。人员是政策执行的主力。执行人员的管理技巧及行政技巧,是执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
②信息。信息是有效执行的前提,因此,执行人员必须熟知政策的内容,尤其是有关革新或高度技术性的政策,更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执行政策,顺利地推行政策。
③设备。经费、设备、物料等是否充足,也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④权威。负责执行政策的人员,应赋予其足够的权威,只有这样才可顺利地推动政策。
(3)政策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政策执行的首要条件。在执行中,执行内容及命令传达得越清晰,就越能收到顶期的执行效果。一般而言,造成执行命令传达错误或沟通不良的原因有两个:
①执行命令欠缺清晰性。执行命令如果不明确、含糊不清,往往会造成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受阻,特别是含糊的法规,往往使执行者为了探求决策者的真正意图,而曲解法规,引起意外的变化,使政策执行失败。
②执行命令欠缺一致性。执行命令即使清晰明确,但是如果命令的内容或做法发生矛盾冲突现象时,沟通也会受到阻碍。
(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
由于政策执行人员通常具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他们对政策所持有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一般来说,执行人员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执行时的意愿及配合就越好; 反之,如果执行人员对政策日标缺乏共识,或对政策执行工作抗拒,甚至于阳奉阴违、敷衍了事,则很难期望政策执行顺利有效。
(5)政府组织结构
政府执行机关在结构及运作上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成败。政府组织结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标准作业程序,即行政机关为有效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所发展出来的一套例行化的惯例规
则。
a. 标准作业程序的作用在于:第一、可节省时间; 第二、减少因资源不足而可能发生的弊端; 第
三、采取统一的作业程序,容易应付繁杂的状况,也易达到公平服务的要求。
b. 标准作业程序对政策执行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一、限制执行人员执行的能力,造成行为本身缺乏弹性,无法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需求; 第二、执行人员以遵守标准作业程序为主要行为目标,以致放弃达成政策目标的任务,形成“目标错置”的弊端,即把手段当成目标本身; 第三、执行人员可能会以标准作业程序为借口抵制变迁,很难适应新的变化及危机管理的需要。
②执行权责分散化。政策的执行权责如果分散由不同的机关负责,必然因为事权不专而导致政策执行成效失败。
(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
要使政策有效执行,就需要标的人口顺服政策,采取合作的态度,加以配合。但是,标的人口的组织情况、所受的领导情况,以及先前所接受的政策宣传或引导的如何等,均会影响他们对政策执行采取顺服或不顺服的态度。执行机关在政策执行阶段,可采取教育、说服、宣传、激励的策略,随时与标的人口进行沟通,及时调整政策方案的执行做法、程序,并解决执行时所引发的问题,促使标的人口愿意采取顺服的行为及态度,正面接受和配合政策的推行,以达到政策目标。
(7)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政策执行所涉及的外在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对政策执行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的问题是:
①执行机关可利用的经济资源能否支持政策的顺利执行;
②政策执行会如何影响社会、经济与政治情况,影响至何种程度;
③社会舆论对政策执行支持的情况如何;
④精英分子对政策执行所持的态度为何;
⑤意见领袖、利益团体、标的人口对政策执行所持的态度为何。
6. 备选力案有哪些主要来源?
【答案】(1)备选方案的概念备选方案是决策者解决政策问题的行动过程的选择,或是达成政策目标的可供利用的手段、措施或办法。
(2)备选方案的主要来源①由政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政策目标所派生; ②现有的政策(它本身是一个应考虑的方案,也是许多新的方案产生的基础); ③从别人或别处处理相同问题的经验中得到借鉴; ④某些特殊政策案例的启示; ⑤从类似的问题中加以类比或推广; ⑥向专家请教; ⑦根据权威的要求; ⑧从政策参与者的价值观及信念、法律的规定和科技知识中进行推导等。
7. 举例说明问题界定的方法。
【答案】界定问题的技术和方法有:
(1)边界分析。边界分析是问题界定的一个重要方法,它由以下三步构成:①饱和抽样; ②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