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623政治学理论之《政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623政治学理论之《政治学概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一) .... 2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623政治学理论之《政治学概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二) .... 8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623政治学理论之《政治学概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三) .. 16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623政治学理论之《政治学概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四) .. 23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623政治学理论之《政治学概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五) .. 29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现代化

【答案】政治现代化包括权威的理性化,权力被集中于公认的公共机构手中; 政治功能专门化,职位和权力的分配越来越以个人成就为标准; 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地参与政治。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总的原则就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政治依赖民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合法性的政治,才能保障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而有了宪政,民众的参与权才能得到保证。

2. 政治认知

【答案】政治认知是指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过程是认知者、被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分为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环节。

3. 共和制

【答案】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共和制有多种形式,但它们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剥削阶级国家实行的共和制可以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

①贵族共和制。一般由有任期限制的执政官作为国家的行政长官,虽然保留了公民大会并由它选举执政官,但公民大会只有认可元老院提出的议案的权力,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实际掌握最高国家权力。

②民主共和制。基本特征是国家权力机关是通过公民普遍参加的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并有严格任期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4. 公共舆论领域

【答案】公共舆论领域是指由非政府和非经济组织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包括教会、文化团体和学会,以及独立的传媒、运动和娱乐协会、辩论俱乐部、市民论坛和市民协会,甚至还包括职业团体、政治党派、工会和其他团体。

5. 一院制

【答案】一院制立法机构只设立单一的民选立法机构。主张一院制的学者从卢梭的主权是对公意的运用、公意只有一个的观点出发,坚持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学说,设定人民的共同意志只能由

单一的立法机构来实现。

二、简答题

6. 简述政治参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案】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两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1)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政治参与并不总是与政治稳定成正比关系。它可以增强政治稳定,也可以破坏政治稳定。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取决于政治参与过程中公民意愿和政治制度的能力。 ①政府顺乎民心、反映民意,公民通过有序政治参与与国家保持一体感,且政治制度能够为这一切提供条件时,政治参与可以增强政治稳定。

②当政府违背民意,公民的政治挫折感日强,政府和公民间关系日趋紧张,公民要通过政治参与表达不信任感或表示不满情绪,政治制度又缺乏相应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政府缺乏制度化的疏导力而只具备非制度化的强制力,就有可能使公民与政府间关系趋于紧张,从而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③当政治参与以政治体系和制度无法容纳的形式进行,比如以无序的力一式进行时,政治参与也会破坏政治稳定。

(2)政治稳定影响政治参与

政治稳定是政治参与的基础条件,政治稳定与否直接影响政治参与是否能够顺利、有序进行。在政治稳定状态下,政治参与可以获得一个健康、和谐的政治环境; 在政治不稳定状态下,政治参与可能会失去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途径可能受到极大阻碍。

7. 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存在哪些差异?

【答案】(1)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主体,是国际社会最活跃、最富有能量的主角。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国家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①具有固定的领土和定居的人民。这是国家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这是国家行使对内、对外职能的凭借;

③拥有主权。这是国家作为国际政治中行为主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享有主权意味着一个国家拥有独立自主的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并能够真正确立其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地位。与国家行为体不同,国际组织并不拥有固定的领土和居民,也不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2)国际组织是在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是其成员协商与谈判的论坛以及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从而扩展了国家进行国际活动的空间,促进了国际协调与合作。另一方面,与国家行为体相比,虽然国际组织享有的权利是派生的、行动能力也是有限的,但国际组织在许多特定问题领域的决策和立法等对国家主权的行使构成直接或间接的限制,甚至制约着各国的决策过程。而国际组织本身作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体,它们之间也形成了“超国家”体系,实现了对国家间关系结构的超越。

8. 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

【答案】尽管当代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政党种类繁多、名称各异,可是,它们也有共同的特

征,其主要是:

(1)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尽管不同的资产阶级政党可能代表着不同的资本财团或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的利益,可是,从总体上看,资产阶级政党无一例外都是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代表者。

(2)由资产阶级的政治积极分子所组成。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大多由一些专业“党棍”为中坚,这些人熟悉资本主义政治规则,有较为丰富的党务经验,实际上控制并操纵着政党组织。

(3)以选举和议会斗争作为主要政治活动。由于资本主义政治代议制的确立,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大多在代议制的范围内运行,并以竞争政治职位和围绕议案、法案的斗争作为基本活动内容。

(4)组织体系大多比较松散,选举活动之外少有全党统一的政治活动。

9. 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理论与无政府主义国家消亡理论的区别分析

【答案】(1)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论,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自行消亡,而并非指所有国家都可以自行消亡。因此,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是国家消亡的唯一道路。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暴力推翻剥削阶级国家以后,先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并实现由有国家向无国家的过渡; 而无政府主义主张用暴力推翻剥削阶级国家以后,不要任何阶级的专政,一步跨入无国家的社会自治。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国家消亡和阶级的消灭是密切联系的。阶级消灭是国家消亡的基本前提,国家消亡是阶级消灭的必然结果。按马克思主义观点,国家消亡的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使国家逐步消亡的前提。

②在国内逐步消灭阶级和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作为国家重要特征的压迫职能日趋减弱,以至最后消亡。而国家的管理职能日趋扩大,逐步过渡到由不同于国家的另外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是国家消亡的基本条件。

③国家消亡还必须具各物质基础。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逐步消灭三大差别,以至不再需要国家这种强制机关来保卫公有制,保卫劳动的平等,保卫产品分配的平等, ④国家消亡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实现的如果有帝国主义存在,有侵略势力存在,国家就不能消亡。故国家消亡还必须有外部条件,要全世界都进入共产主义。

而无政府主义的国家消亡理论主张在24小时内消灭一切国家,完全否认国家消亡的各种前提条件。

三、辨析题

10.我国现在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一党制。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1)我国多党合作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民主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