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975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之变态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恋型人格障碍

【答案】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突出特点有妄自尊大,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智慧和成功的幻想,自我中心,这不仅另他人无法忍受,也给病人自己带来适应不良的痛苦。

美、德等国采用PDQ 和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0〜0.4%。

2. 偏执型人格障碍

【答案】偏执病人具偏执、猜疑、对他人持久的不信任、社会隔离等特征。其问题在早期生活中就已有显现,虽然病人也感觉社会适应困难及工作不愉快,但并未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美、德等国采用PDQ 和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此类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0.4%〜7.3%。此外,临床发现这一类病人中男性居多。偏执型与强迫症的共病率达19%,与惊恐障碍的共病率为6%。

3. 唐氏综合征

【答案】唐氏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障碍,是由于多1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智力低下,也称21三体综合征。婴儿患此病的可能性与其出生时父母亲的年龄成正比,尤其是母亲的年龄越高,出现此种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就越大。孕妇可在怀孕10周以后接受绒膜绒毛取样或羊膜穿刺检验,检测唐氏综合征。

患病儿童的生理特征:杏仁形斜眼、眼睑厚重、睑部和鼻子扁平、宽大、舌头过大、手掌厚实、手指粗而短。唐氏综合征患儿的体貌异常程度与其精神发育迟滞程度几乎没有关系。

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通常可以通过培训学会自理,学习一些适应性的社会行为以及常规行为,并可从事简单的工作。患儿的社会关系水平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一智商水平和支持性的家庭社会环境。

4. 心身疾病

【答案】心身疾病(psychosomaiticdisorders ),又称为心理生理障碍。

(1)广义概念:指心理和躯体现象是同一生命过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因此心理因素必然会和各种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对每一病理过程均起一定的作用;

(2)狭义概念:心身疾病是一组躯体疾病,其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与心理因素密切有关。

5. 焦虑

【答案】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1)焦虑与恐惧情绪相近,不过恐惧是面临危险时发生,而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

(2)焦虑与烦恼不同,烦恼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而言,而焦虑是指向未来的。

6. 焦虑和防御机制

【答案】焦虑泛指恐惧和担忧的感觉,是心理分析观点中的重要部分。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种类型:现实焦虑、神经质性焦虑和道德焦虑。

自我使用各种程序来完成它的任务,即避免危险、焦虑和痛苦。这些程序被弗洛伊德称为防御机制。经典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冲突一方面来自内心愿望与外在现实,另一方面存在于人格结构之间的冲突。为了应对冲突带来的焦虑,自我发展出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对于冲突所做出的无意识的策略反应。

7. 强迫症(OCD )

【答案】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

8. 领悟疗法

【答案】钟友彬在中国应用心理分析的实践之中发展出来了认识领悟疗法。认识领悟疗法源于心理分析,是一种通过解释使病人得到领悟,从而使症状减轻或者消失的心理疗法。它一方面保留继承了心理分析疗法的一些治疗原理,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济状况而建立。

9. 苯丙酮尿症

【答案】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由隐性基因遗传的先天性代谢疾病,大概20000名婴儿中有1名患有此病。

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婴儿出生时显得正常,但由于缺乏肝酵素,使体内的苯丙胺堆积在血液和组织中,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会对脑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约1/3的患儿不能行走,2/3的患儿从来不能学会说话,超过半数的患儿IQ 在20以下。

病征通常在出生6〜12个月后出现。婴儿一经检验出苯丙酮尿症,可用食物疗法控制体内的苯丙胺含量,直到6岁大脑基本完全发展为止。及早适当的治疗可以停止脑神经的损伤,患者很可能拥有从边缘至正常的智力水平。

10.孤独症

【答案】孤独症又译自闭症,其典型特征是社会交往以及沟通上的显著受损、行为和兴趣显著局限性。孤独症的概念最早由Karmer 提出,称为“早期婴儿孤独症”种发生于婴儿期或儿童期的障碍。之后又被称作Kanner 孤独症、婴儿期孤独症或者儿童期孤独症。Karmer 认为孤独症儿童最显著的行为特征包括沟通障碍、行为问题、无想象力的游戏,而孤独症最根本的特征是从生命早期就没有和周围的人和环境建立联系的能力。

西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孤独症患病率大概为0.4%。〜0.5%。。一项按广泛的孤独症定义进行研究发现患病率约1%。。不管是临床样本还是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男孩患孤独症的比例要高于女孩,孤独症患者的男女比例约为(3.0〜5.0):1。在我国,报道的孤独症患儿男女比例在(6.5〜9):1。

二、简答题

11.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有哪些?

【答案】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在1%左右,儿童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比率是正常人群的4〜5倍。

精神发育迟滞并不是一种心理障碍,而是一种“行为症状”,其病因可能由染色体异常、孕期问题等不同原因造成,但是均表现出智力较低、适应功能差等相关症状。

12.什么是学习障碍?

【答案】学习障碍(LD )是一种在学业方面未达到同龄儿童应该达到的水平的不适当的发展状态,可以表现在言语、数学、运动等不同方面。学习障碍不是因为生理缺陷或者神经缺陷造成的。学习障碍与孩子本身的能力无关,被诊断为学习障碍的儿童可能总体功能正常、甚至智力超常。学习障碍常与精神发育迟滞、学业动机或者态度问题相混淆。被诊断为学习障碍的人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当因为学习障碍导致学业问题时,许多老师和家长都会责怪患儿,这样的做法可能对患儿的自尊心和心理状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虽然学习困难可能在成长后不再成为个体的障碍,但多次失败和众人的指责可能会给个体造成心理创伤。另外,有很多患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天赋很高,而且有强烈的动机克服学习困难。

13.简述物质使用障碍的含义。

【答案】物质使用障碍指的是与使用或者滥用包括酒精、可卡因、海洛因等能够改变人们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的物质相关的问题。物质使用障碍有两个类型:物质依赖和物质滥用。物质依赖标准主要指耐受性、戒断症状和冲动性使用行为;物质滥用标准主要指物质使用带来的心理问题以及非适应性行为。

与物质依赖和滥用相联系的两个概念是物质戒断和物质中毒。物质戒断指的是当物质依赖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