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自动控制原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系统校正方法通常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简单分析叙述之。

【答案】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控制系统的校正可以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串联校正环节和原系统直接连接,其频率特性直接和原系统的频率特性相加,串联校正对参数变化敏感、简单易用。

反馈校正利用反馈校正装置包围待校正系统中极不利于系统性能的环节,形成局部反馈回路,在局部反馈回 路的开环幅值远大于1的条件下,局部反馈回路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反馈校正装置,可以忽略被包围的部分,从而 使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满足要求。反馈校正装置可以削弱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降低系统的时间常数,提高系统 的鲁棒性,抑止系统噪声。

复合校正主要是为了减小误差,在反馈回路中加入前馈通路,前馈控制主要用于下列场合:①干扰幅值大且频繁、对被控变量影响剧烈、单纯反馈控制达不到要求时;②主要干扰是可测不可控的变量;③对象的控制通道 滞后大、反馈控制不及时,控制质量差时,可采用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以提高控制质量。

2. 试简述控制理论的基本任务。

【答案】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控制理论主要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3. 说明频率法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的使用条件和计算步骤。

【答案】滞后校正具有幅值压缩和相角滞后的性质,即产生负的相角移动和负的幅值斜率。利用幅值压缩,有可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但将使系统的频带过小;从另一个角度看,滞后校正通过幅值压缩,可以提高系统的稳 定精度。滞后校正一般用于对动态平稳性要求严格或稳定精度要求较高的系统。频域法超前校正装置

(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

(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増益,计算未校正系统的相裕量。

(3)根据指标要求,确定系统中需要增加的相角超前量

(4)由式确定值及 的设计步骤如下。 值,在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上找到

幅值等于一

角值 的点所对应的频率

这一频率为所选网络的并且在此频率上产生最大超前相(5)确定超前网络的交接频率

(6)验算。 频域法滞后校正装置 的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给定静态误差系数的要求,计算系统的开环增益K 。并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求出相应的相位裕量和増益裕量。

(2)在作出的相频曲线上寻找一个频率点,要求该点处的开环频率特性的相角

以这一频率作为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

量,修正值,补偿滞后校正带来的相位滞后。

处的幅值等于

据此确定滞后网络的值。据此可保证在剪切频率

(3)设未校正系统在上式中

,为系统所要求的相位裕处,校 正后开环系统的幅值为0。 (4)选择滞后校正网络中的一个转折频率则另一个转折频率为

(5)校验。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并求出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校核设计指标,如果不满足要求, 可通过改变T 值,重新设计滞后校正网络。

二、分析计算题

4.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1)求系统此时的相角裕度

(2

)设计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误差闭环系统响应阶跃输入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为多少? ,使系统校正后响应输入的稳态而且维持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中、高频段和校正前相同。

(3)校正后系统响应阶跃输入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和校正前相比较有何变化?

【答案】(1)根据系统的Bode 图,得校正前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低频段的渐近线方程为

解得

闭环传递函数为

相角裕度为

由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可以得到

超调量

调节时间

(2)系统校正后响应输入统,不妨设串联校正装置 的稳态误差可知校正后系统至少是II 型系 则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检验系统的稳定性,画出系统校正后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可得

为系统稳定,系统中频段幅频特性曲线的斜率为与校正前一致,满足性能要求。 此时的相位裕高频段幅频特性曲线的斜率(3)由于加入的串联校正环节相当于超前校正环节,因此校正后系统的带宽増加、动态响应变快、超调量变大、调节时间变短。

5. 某最小相位系统,其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试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s )。

【答案】由题图可知,该系统由比例、积分、微分及惯性环节组成。

由低频处曲线特性可知: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