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810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闭环MRP
【答案】闭环MRP 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除了物料需求计划(MRP )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 ,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MRP 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生产能力的约束条件。基本MRP 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即闭环MRP 。
2. 直线职能制与事业部制
【答案】直线职能制是把军队式的直线制和泰罗的职能制结合起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主要负责人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领导者的参谋。职能部门拟定的计划、方案统一由直线领导批准下达,职能部门无权直接进行指挥,只起业务指导作用,实行主管人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这种结构主要适用于简单稳定的环境,适用于标准化技术进行常规性大批量生产的场合。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指按照组织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的组织结构类型。在这种设计下,每个单位或事业部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事业部经理对本单位的绩效负责,同时拥有战略和运营决策的权力。公司总部通常扮演业务外部监管者的角色,协调和控制各事业部的活动,同时也提供诸如财务和法律方面的支援服务。但是,各事业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门出发,忽视整个组织的利益,影响各事业部之间的协作。
二、简答题
3. 非正式沟通有何特点? 管理者应该如何对待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
【答案】企业除了需要正式沟通外,也需要并且客观上存在着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职工所关心的信息,体现的是职工的个人兴趣和利益,与企业正式的要求无关。
(1)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有下列几个特点:
①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
②非正式沟通的信息比较准确;
③非正式沟通效率较高;
④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⑤非正式沟通有一定的片面性。非正式沟通中的信息常常被夸大、曲解,因而需要慎重对待。
(2)不管人们怎样看待和评价非正式沟通,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①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否认、消灭、阻止、打击都是不可取的。
②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地利用非正式沟通为自己服务,管理人员可以“听”到许多从正式渠道不可能获得的信息,“知道”谁在传播这些信息,谁最喜欢这些信息,管理人员还可以将自己所需要传递但又不便从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利用非正式沟通进行传递。
③对非正式沟通中的错误信息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更正。
4. 创新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企业中各类创新活动有何特点?
【答案】(1)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任何组织系统的任何管理工作无不包含在“维持”或“创新”中。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
此外,创新与维持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 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2)企业中各类创新活动的特点
①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
局部创新。指在系统性质和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系统活动的某些内容、某些要素的性质或其相互组合的方式、系统的社会贡献的形式或方式等发生变动;
整体创新。它往往改变系统的目标和使命,涉及系统的目标和运行方式,影响系统的社会贡献的性质。
②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
防御型创新。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
攻击型创新。指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
③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
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
④自发创新与有组织的创新
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自发创新与有组织的创新。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和自发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有效的管理要求有组织地进行创新。
5.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何种影响? 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
【答案】(1)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为:①满足职工的需要。②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③可以帮助正式组织起到
一定的培训作用。④非正式组织为了群体的利益,为了在正式组织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往往会自觉或自发地帮助正式组织维持正常的活动秩序。
(2)危害为:①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如果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②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也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③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3)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要求:①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②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正面作用。
6.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为什么定性决策方法仍有用武之地?
【答案】定性决策方法是一种直接利用决策者本人或有关专家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在系统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具体情况与资料进行决策的方法。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等。科学的定量决策是重要的,但它不能取代科学的定性决策。在计算机己经普及的今天,定性决策方法依然有用武之地,这是因为:
(1)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定量方法适合于具体问题的决策,如价格的制定、产量(批量)的确定、市场产品寿命的状态分析等,而定性方法由于它由决策者通过综合思考,全面比较,联系推理,可以对复杂的、全局的、综合性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决策。所以越是处于高层的决策者,越是面临综合性强的问题,越要偏重十使用定}h}的方法。
(2)在使用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定量方法时,往往其中某些系数的选择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到底采用上限还是下限,其结果不大一样,而其根据在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因此,可以说,定量方法本身就包含着定性的因素。
(3)决策数学模式的建立都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的,影响事物发展的许多因素是己知的,但更多的因素是未知的; 就是已知因素中,其影响情况与影响程度,许多也是难以掌握和确定的。为此,要建立起能够进行运算(包括借助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和在有效时间内能计算出成果的数学模式,就不得不对某些因素予以舍弃,或将变量改为定量,经过这样的技术处理才能有实用价值。而这此技术处理又取决于建模者的主观认识与思维倾向,这仍属于定性范畴。
(4)即使采用计算机技术计算出各种期望值,到底要采用那一种期望值作为决策的依据,仍然要由最终决策者的定性选择。
(5)诀策过程有许多内外界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不是固定不变的,对于这些常变常新的情况,不可能反映到定量决策的方法中去,只能依靠最高决策者的定性思考,对定量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调整。
7. 组织变革的阻碍有哪些?
【答案】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组织变革不仅是对组织中的岗位、机构以及结构设计进行调整,而且是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