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672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672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672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5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672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37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672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50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672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64
一、概念题
1. 政策工具
【答案】政策工具又称之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工具。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不论是山公共部门还是私部门,其方式有十种:
(1)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2)委托政府其他部门; (3)契约外包; (4)经营特许权; (5)补助; (6)抵用券; (7)市场供给; (8)志愿服务; (9)自我协助; (10)政府贩售特定服务。政府政策工具的选择,视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决定。
2. 政策问题论证
【答案】政策问题论证是指在构建政策问题过程中,围绕政策问题,通过科学于段、有针对性地证明该问题的性质的过程。政策问题的论证可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功能论证和小论证。
3. 工作环境
【答案】工作环境是指真正与具体的公共政策过程发生作用的一般环境中较为具体的成分。公共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指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
4. 时间序列
【答案】时间序列分析是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在政策分析中,经常会有某个观察变量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对今后的具体目标或者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可以将该变量以往的观察值和时间进行回归,得到该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方程式。然后将今后的时间数值代入方程式,估计出该变量在以后的可能发展水平。
5. 公共政策评价
【答案】公共政策评价是指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公共政策评价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价,人们才能判定一项政策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目标,并由此决定这项政策应该是延续、调整还是终止。
6. 风险决策
【答案】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事件未来各种自然状态的发生是随机的,决策者可以根据相似
事件的历史统计资料或实验测试等估计出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并依据概率的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通常具备五个条件:
①存在着决策者期望实现的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
②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③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④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计算;
⑤在多种自然状态下究竟出现何种状态无法肯定,但对各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却可预先估计出来。
7. 政策方案优选
【答案】政策方案优选,又称政策方案的抉择,是指决策系统对政策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之后,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案的过程。政策方案优选的标准主要包括效益、效率、充分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当性标准。
8. 市场
【答案】市场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问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一般地,将市场称作第二部门。市场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是现代社会中私人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②它由各种正式的私人组织(企业)组成; ③市场中的私人组织(企业)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④分散决策和基于互利的自主交易是市场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模式。
二、简答题
9. 如何利用Excel 完成多元回归? 计算结果中各个参数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山于管理事物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一元回归很难发挥功效,而多元回归方一法则相对更为实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是:。其中
,
称作偏回归系数。βi 又称直线方程的偏斜率,它的含义是如果其他变量
不变,βi 所对应的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而导致的因变量变化的幅度。α在方程中是常数,称为截距。
,点击确定。将光标放在“Y 利用Excel 进行多元回归,在“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择回归”
值输入区域”后面的空格中,然后用鼠标在Excel 表格中选择因变量所对应的列。同样,在“X 值输入区域”中输入自变量所对应的区域。选择“标志”、“置信度”等选项,然后点击“确定”。这样在回归分析结果中有n+1行为回归系数的值,从而可得到多元回归方程。计算结果中,
参数
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变量平均增加(β1>0)或减少(β1<0)
能够由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因2个单位;R 为复判定系数,反映了因变量y 的变化中解释的百分比; SSreg 为回归平方和,是估计值的方差,表示回归方程所解释的y 的变化; SSresid 为残差平方和,表示未能被回归方程解释的y 的变化; SStotal
为总平方和,且SStotal=SSreg+SSresid.表示y 的实际值的方差; t 值用于检验单个偏回归系数是否为零; F 值用于判断全部偏回归系数是否都为0。
10.有限ZF 是什么?
【答案】有限政府是指权力、职能、规模和行为都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与制约的政府。建立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模式的有限政府,其主要内容是:
①限制政府权力和职能
通过下放权力,一方面使政府退出经营和社会服务领域,将原来由政府管理的企业和公共机构交由社会私人组织去经营管理; 另一方面向地方和基层下放管理权限,使行政决策与执行尽可能地由接近服务对象的各级行政单位做出,以提高工作效率。
②限制政府规模
通过精简政府机构、减少公务员数量,压缩行政支出,提高行政效率。
③限定政府行为和运行机制
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或新型公共管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树立市场观念、投入产出观念和服务意识。
(2)法治的最重要的政治职能就是铲除无限政府,确立和维持一个在权力、作用和规模上都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的“有限的政府”。而法治的最高阶段就是宪政。宪政的日的也是对政府的权力进行限制,以达到充分保护公民权利不受公权力侵犯的目标。
(3)有限的政府与有效的政府并不对立,相反,有限的政府是有效的政府的前提。不是有限的政府,不可能是有效的政府。无限而有效的政府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政府。大跃进、文革之类的“伟业”,就是这类政府的最典型的注脚。在有限政府之下,要使国家和政府有所作为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国家和政府的权力和能力加以必要的限制。没有限制的权力,必然要导致对权力的滥用,从而败坏了国家的能力。一个合理的政府理所当然地只能是有限的政府。
11.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有哪些?
【答案】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其终止的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
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其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功能的终止,就是终止由政策执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2)组织
任何政策活动都是通过组织来推动的。因此,政策的终止通常也伴随着组织的缩减或撤销,这就是组织的终止。有些组织,是专为制定或执行某项政策而设立的,随着政策的终止,组织一也随之撤销; 有些组织,同时承担着多项政策或功能,某项政策的终止不足以导致该组织的撤销,此时往往采取缩小规模、减少经费等方式对组织进行缩减。
(3)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