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4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公平与不公平对移情的影响。

【答案】Singer 等人(2006)进一步研究移情反应是怎样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调节的,即怎样受公平与不公平的感受调节的。

(1)实验过程

①实验前的游戏

a. 游戏目的

通过连续重复的囚徒两难游戏,被试确定哪一个实验者同伙是公平的,哪一个是不公平的。 b. 游戏过程

采用囚徒两难游戏进行。每次游戏中只有两个人:被试A 和实验者同伙B. 实验者同伙有两个,分别扮演值得信赖的和不值得信赖的人。每次游戏中,被试与实验者同伙各有10元钱,如果A 信赖B. 而B 也信赖A , 那么,两个人都会大大增加钱数。游戏中,A 首先做出决定,如果A 信赖

B. 把10元钱都送给B ,按照游戏规则,此时A 给B 的10元钱将增加3倍变成40元,这样,B 就有50元。然后,B 可以选择返回较多的钱,如25元给A (诚实可信行为),也可以选择返回一点点钱,如1元钱(不诚实可信行为)。在第一种场合,两人各得25元,在第二种场合,B 得49元,而信赖B 的A 只得1元; 另一类游戏结果是,A 不信赖B , 不把钱给B ; B 当然也不信赖A ,不把钱给A. 这样,每人各有10元钱。

②实验

被试共32人,男女各半。

①对被试及两个实验者同伙的右手背施加低强度的电刺激(无痛条件)或高强度的电刺激(疼痛条件)。通过镜子等实验设备,被试可以看到自己的手以及两个实验者同伙的手。

②实验指示图标告诉被试,高或低电刺激将要施加给谁,即施加给自己(自我)、公平的实验者同伙,或不公平的实验者同伙。在施加电刺激的同时扫描被试大脑。

③扫描完毕,被试回答移情量表中的问题,并对高低电刺激的强度作出等级判断,对两个实验者同伙的喜爱程度作出评定,以及对自己报复两个实验者同伙的欲望的强烈程度作出评定。

(3)实验结果

fMRI 显示,男女被试在看到公平的人疼痛时均激活了前扣带回和前脑. 鸟,但是,男被试在看到不公平的人疼痛时上述脑区的激活显著降低。这表明至少男性的移情反应是由评价别人的社会行为调节的。

(4)实验结论

公平与否的社会交往影响了人们情感联系的性质,即合作行为(彼此信赖)培育了这种联系(移情),而自私行为则危害这种联系。男性被试报复欲望评定得分与伏隔核(与奖励过程有关的脑区)的激活有显著相关。

2. 人如何在二维空间中判断声源的方位?

【答案】在三维空间中听觉系统判别声源的方位决定于3个子系统:

(1)根据双耳差别线索决定其水平位置。水平雨上的声源定位主要是用双耳间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听者正前方的声源(0方位角)在两耳产生的波形几乎是一样的。偏离中线的声源在时间0

上先到达一耳,到达近耳的声强大于远耳。两耳间的时间差和强度差与声源的位置和频率有关。

(2)根据耳廓引起的谱变化线索决定垂直位置。在垂直平面定位的主要线索是耳廓引起的频谱线索。耳廓的涡旋状对定位的重要性可以用实验证明。如果把耳廓填满,就会大大增加定位的错误率。此外,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减少,特别是消除7kHz 以上的能量后,会使定位降到随机水平。

(3)根据强度、混响和谱成分等决定距离。声源距离的判断,可供利用的线索很多。对熟悉的声音、声强和距离的反比关系是明显的依据。在一定距离之外的复合声声源,由于空气的吸声特点,高频比低频有较大的衰减,复合声的频谱将随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成为距离知觉的另一线索。此外,声波波前的曲率也可指示距离的远近,近的声源,它的波前曲率大; 远的声源的波前曲率近似平面。波前曲率影响到耳间的强度差和时间差。这两者信息的结合,为距离知觉提供了又一个线索。

3. 影响反应时问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反应时间与刺激强度有关

①一般当刺激强度较弱时,反应时间较长,随刺激强度增加,反应时间会逐渐缩短。

②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时间的缩短速度减小甚至停留在某一水平上。

(2)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

①当物理刺激的强度本身保持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②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保持不变,刺激的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时,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3)反应时间与所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

①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间不同,而且同一感觉器官受到不同刺激物,其反应时间也不同,甚至同一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②当利用复合刺激同时作用于不同的感觉道时,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4)反应时间与被试的机体状态有关

①反应时间与机体的适应水平

机体对刺激的适应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凸

②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准备状态

从预备信号的发出到刺激的呈现这一时距称为预备时间。

a. 如果预备时间太短,被试就会来小及作好反应的准备;

b. 如果预备时间太长,被试的准备状态则会越过最佳状态而趋向衰退。

③反应时间与额外动机

a. 在罚的条件下,被试反应的额外动机最强,其反应时最短;

b. 在赏的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次之;

c. 在不赏不罚的条件下,反应时间最长。

④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年龄

a.25岁以前,人的反应时间逐渐变快;

b. 进至成人阶段,其反应时间的变化很少;

c.60岁之后,反应时间开始变慢。

⑤反应时间与练习

a. 一般练习越多,反应时间越短,最后达到反应时间不可再减少的最小限度。

b. 反应越复杂,经练习,反应时间变化幅度越大; 简单反应,反应时间的变化幅度则较小。 ⑥反应时间与个体差异

被试变量中主要的是个人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同一个被试,在同一条件下,其每时每刻的反应时间也会因其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某些变化而不同。

4. Searle 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Searle 是以研究意识著称的美国语言哲学家,他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说明,即使通过Turing 检验也不一定说明计算机能思维。

(1)J R Searle于1980年在他发表的著名文章《心理,脑与程序》中把人工智能分为“强”的和“弱”的两种。根据弱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计算机在研究心灵方面的主要价值是提供了十分得力的工具。但是,根据强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计算机不仅是研究心灵的工具,而且具备恰当程序的计算机本身就是心灵,此时,计算机实际上就有了理解力以及其他的认识状态。在强人工智能里,由于输入了程序的计算机具有认识状态,因此,程序不仅仅只是测试心理学解释的工具,程序本身就是解释。Searle 以他描绘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赞成弱的人工智能,而向强人工智能提出挑战。

(2)中文屋剧情的思想实验是:设想你就是剧情中的主要角色。你一个人被锁在一间屋子里,经过门上的一道缝隙你得到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两个汉字。你不懂汉字,因此看起来这两个汉字像是复杂的天书。在屋子里有一堆写着汉字的卡片。你也有一些用英语(你懂英语)写的说明书,告诉你怎样把从门缝得到的符号去匹配屋子里已有卡片上的符号(指汉字)。你是根据英语说明书所描绘的独特的模式与形状去进行匹配的,然后你把正确的符号卡片从一堆卡片中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