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艺术概论(同等学力等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柏拉图

【答案】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就学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从事学术活动。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柏拉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大希庇阿斯》、《斐德若》等著作中。

2. 阿恩海姆

【答案】阿恩海姆是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早年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39年移居美国,后加入美国国籍,曾任美国美学协会主席。阿恩海姆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美学思想以“完形心理学”为基础,反对用“联想”和“移情”来解释艺术形式的表现性,提出艺术形式之所以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因素,取决于知觉式样本身以及大脑视觉区域对这些式样的反应。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走向完形心理学》等。

3.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答案】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诞生于德国,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阿思海姆等学者的艺术心理学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密切关联。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是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简言之,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该心理学派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4. 《艺术与视知觉》

【答案】《艺术与视知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思海姆的代表作。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完形心理学”,将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知觉场”和“同形论”引入审美心理的研究领域,认为知觉过程实际上是大脑皮层生理力场。并且对视觉结构作了大量分析,以此作为分析造型艺术的基础,充分阐释了他的“异质同构”说。

5. 巴洛克艺术

【答案】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巴洛克艺术潮流对当时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波及

到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等。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主要有:①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②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③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④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⑤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⑥浓重的宗教色彩; ⑦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花纹一般。

6. 文人画

【答案】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指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由元代画家赵孟頫首次提出。“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文人画具备学养深厚、言之有物、格调高雅的特征,其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呈现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和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都有很深的影响。

7. 圆雕

【答案】圆雕是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小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圆雕又称浑雕。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具有生动、逼真、传神的特点。

8. 艺术形象

【答案】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的内涵是: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生动的图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二、简答题

9. 抒情诗与叙事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抒情诗与叙事诗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

(1)二者含义不同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叙事诗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2)二者的表现方式不同

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

情的方式来体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融化在叙事之中。

10.简述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答案】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满足人们的特殊审美需要,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主要有

(1)丑可以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与崇高。

(2)丑的形式可以蕴含美的内涵。

(3)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转化为美。

(4)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可以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

11.《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作为学科的艺术理论或作为课程的《艺术概论》的特定研究对象是:

(1)概括的说

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具体的说

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提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12.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案】艺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现场传播、展览性传播、大众传播三种。

(1)现场传播

即传播主体与受传者在特定的场合直接进行艺术信息的传递、沟通、交流。如音乐、舞蹈、戏剧的演出,以及文学作品的朗读,都是现场传播方式。现场传播方式属于人际传播,其特征是作为传播主体的艺术家与受传者同时在场,没有复制媒介的参与,信息传输与信息反馈直接完成,现场效应显著。

(2)展览性传播

即利用特定场地将艺术作品进行陈列展示,受传者直接面对艺术作品,从而获得艺术信息。如绘画、雕塑、书法、摄影、工艺品等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门类,都经常采用展览性传播方式。各种美术馆、博物馆是艺术信息展览性传播的重要场所。

(3)大众传播

即借助印刷品(书籍与报刊)、摄影、广播、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艺术信息传输。大众传播方式依托于现代科技手段,具有复制量大、传播范围广阔、超越时空局限、方便快捷、自由灵活、生动诱人等优势,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艺术的发展、普及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