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大学国际金融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特别提款权
【答案】储备资产指的是由中央银行持有,也有的是由财政部门持有,并可随时直接使用的金融资产,包括货币性 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储备以及其他债权。国际储备资产主要包括:货币当局持有的 黄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以及其他债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外汇储备。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补充国际储备资产不足,按成员国在基金中的份额分配给成员国的记 账单位,在成员国货币当局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之间使用。成员国动用其所持有的特别提款权时, 需将其兑换成所需要的可兑换货币进行支付。
2. 爬行钉住
【答案】“爬行钉住”又称“滑动平
价”或“蠕动钉
住
”。指国家货币当局承担维持一个钉住(或平价)的义务,以使汇率保持在一定
限度内,并允许钉住(或平价)进行经常的、小幅度的而非偶然的、跳跃性的变动。
这种汇率制度介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与管理汇率制度之间,因而它具有两种制度的特点,
b. 货币平价可以调整;c. 货币平价调整是经常的、主要包括:a. 规定货币平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区
别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d. 汇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小(如2%〜3%)。由于这种制度兼具约束和自由的特点,较符合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因此它成为发展中国家特有的一种汇率制度。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巴西、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相继实行了这种汇率制度。这些国家的政府可以经常地、按照一定时间间隔、以事先宣布的百分比对汇率平价作小幅度调整直至汇率达到均衡汇率为止。
根据运用的条件和目的不同,爬行钉住可以分为“消极的爬行钉住”和“积极的爬行钉住”两种主要形式。“消极的爬行钉住”是指在受约束的经济中,由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难以控制,事前又无法准确地进行预测,政府对汇率只能进行事后调节,调节的指标是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其目的是使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能够与国际经济相协调,避免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减少外贸波动。“积极的爬行钉住”是指一国根据本国的政策目标,对汇率进行经常性的小幅度的调整以此诱导汇率走势。这种调整的比率由货币当局决定,可以背离当时的国内通货膨胀率差异,不再与前一时期的价格上涨指数相联系,目的是用一个不断降低的向下浮动的比率来影响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把汇率作为降低并最后结束通货膨胀的一个工具。
3. 综合账户
【答案】综合账户差额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账户所构成的余额,也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余额(如果考虑基本账户差额的话,综合账户差额可以理解为基本账户差额加上了短期资本流动)。由于综合账户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方向变动,所以可以用它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造成的压力。
4. 汇率超调(overshooting )
【答案】在汇率决定的粘性货币分析法即“超调模型”中,当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存在粘性而汇率、利率作为资产价格可以自由调整时,为维持经济平衡,汇率在短期内的调整幅度超过长期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作“汇率超调”。
超调模型是对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一种综合,成为了开放经济下汇率分析的一般模型。
5. 双挂钩制度
【答案】双挂钩制度是指以黄金一美元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是指国家规定黄金为货币本位,但不铸造和使用金币,只发行具有含金量的银行券,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金币或黄金,只能兑换成外汇(外汇可到国外兑换黄金)的金本位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必须把本国货币同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主要是英镑和美元)固定比价,并且在该国存放外汇准备金,通过无限制地供应外汇来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采用这种币制,必然使本国的对外贸易、财政金融受制于与之挂钩的金本位制国家,因而本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有:(1)金币名义上仍为本位币,并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并不流通金帀。(2)本国货帀与某一实行金币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主要是美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货币保持一定的固定比价,并将本国的黄金外汇储备移存至挂钩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市场买卖以维持固定比价。(3)国内流通的货币是银行券,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金币或金块,只能兑换成能换成黄金的外国货币(外汇)。
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节约黄金的货币制度,它适应了世界对黄金需求増加所导致的黄金供应不足的状况。但由于没有黄金流通,银行券兑换受到限制,以及本币对英镑、美元或法郎的高度依赖性,因此也是一种不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当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其崩溃也就不可避免。
6. 支出转换政策
【答案】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所谓改变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本国货币的贬值、对进口商品和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上来。应当注意的是,直接管制也是一种支出转换型政策。汇率和关税政策通过改变进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而直接管制则是通过改变进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管制等形式。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学理论多半
不赞成采用直接管制,但在国际收支发生较严重的困难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采用过直接管制。
7. 补偿性交易
【答案】补偿性交易,是指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比如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动用官方储备等等。
8. 国际收支失衡(Balance of Payments Disequilibrium)
【答案】国际收支失衡也称“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某种原因国际收支所发生的顺差与逆差现象。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五类:①周期性不平衡:即由于各国经济周期的国际传播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货币性不平衡:即由货币供给引起的价格、利率或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③结构性小平衡:由一国内部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国际需求结构失调引起的国际收支小平衡; ④季节性和偶然性不平衡:由进出口的季节性、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原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⑤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如果表现为顺差形式,外汇储备就增加,对外支付能力也增强; 如果表现为逆差,则会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各国对国际收支失衡特别是逆差尤为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调节,以使之趋于平衡。
二、简答题
9. 当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时,贬值是否一定会改善国际收支? 为什么?
【答案】(1)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只有当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其数学表达式为:
(2)贬值与时滞反应-J 曲线效应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相反,货币贬值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会恶化。
贬值之所以对贸易收支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后才能反映出来主要是因为:
①在贬值之前己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换言之,在贬值前己签订但在贬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本币价格的上升。于是,贸易收支发生一次性的恶化;
②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供给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等的影响,而进口商则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增加进口。
在短期内,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贬值有可能使贸易收支继续恶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贸易收支对贬值的调整时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