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关于失范问题的标签理论。

【答案】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所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的时候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1)标签理论突出强调越轨问题的核心在于:个行为及其违反者只有当被人标签为越轨时才变成了越轨。雷梅特区分丁两种越轨:“初级越轨”和“二级越轨”,而标签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二级越轨当中。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者本人也就这么接受了。在二级越轨中,越轨者是按照越轨者的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观念。

(2)标签理论将越轨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权威者与越轨者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观察;

第二步是越轨者将其贴上越轨的标签;

第二步是加入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而这些被社会公认为是越轨。

经历了这三个步骤,越轨者就接受了越轨的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与生活方式。

2. 简述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答案】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划分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且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

(2)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一一尤其是成文的一一规定。

3. 简述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

【答案】社会研究的方一法体系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1)方法论

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则的体系,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倾向、社会学基本理论范式,以及研究的逻辑体系。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有两种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倾向,即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的方法论。

(2)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可以独立完成某项特定的社会学研究任务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四种。

(3)具体方法和技术具体方法和技术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比如自填问卷的方法、结构访问与无结构访问的方法、局外观察与参与观察的方法、随机抽样的方法、概念操作化的方法、问卷资料的编码方法、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量表制作技术、变量测量技术、实验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等。

4. 试述默顿“中层理论”主张的含义。

【答案】(1)中层理论的含义

默顿提出,社会学理论是指逻辑上相关并与经验相符的一组命题。而“中层理论”是指“介十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而统一性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的一切观察到的一致性”。

(2)默顿认为中层理论具有六个特点

①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中层理论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资料。

②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如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等都属中层理论。

③中层理论可以融入到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去,即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④中层理论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

⑤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⑥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3)根据默顿的中层理论观点,社会学理论要有所发展,第一步是先要建立具体化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可接受经验验证的假设为基础的。接下来才可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而不应急于提出宏观大理论。

(4)默顿并非主张不去发展综合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而是认为,社会学要达到此月标,必须重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和知识的积累性。

5. 社会越轨的含义和主要类型。

【答案】(1)社会越轨的含义

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兔的。

(2)社会越轨的类型

①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犯法律规定的行为,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触犯刑律而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②违警行为。违警行为是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规则、规定、条例的行为,严重的违警行为有可能转化为违法行为。

③违规行为。违规行为是指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越轨。年轻人的标新立异、着奇装异服以及不随俗等均属于此类行为。

6. 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案】组织过程像一切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一样,也有从诞生到死亡的生命发展周期。一个组织的发展过程可以被描绘为五个重要阶段:①产生; ②成长; ③成熟; ④衰落; ⑤消亡。以下是对这五个阶段的简单描述:

(1)产生阶段

当一群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利益和需要而走到一起时便产生一个组织。组织开始时是相当不正规的,没有成文政策或正式的规章制度,许多相互作用处于日常的面对面接触的水平上,组织成员彼此能相互了解,甚至带有较强烈的私人感情色彩。当普通操作人员、中级管理部门以及顶端管理部门形成之后,一种等级阶梯于是便建立起来。这个时候组织的非正式倾向还是十分明显的。此外,此时组织的最高领导者或创始者强烈地影响和左右着组织,主导着组织的发展。

(2)成长阶段

当一个组织成功地吸纳到了成员,井且得到了他们的信赖,能富有效率地实现其目标,能被更大的社区所接受,它就通常能在相对稳定的结构中,在一整套目标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有序的运作模式,此时,组织便处于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组织开始变得较正规化,

组织更多的关系是其结构的分化、职能的细化和成员技能的专业化,而忽视了人的能动因素。且在这个阶段,利润(如果是一个经营性组织的话)和规模每年递增百分之几百也属常事。

(3)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的成长变慢了,新的发展方向或者新市场、新产品开始被开拓穷尽,组织常常变得停滞下来。从成长阶段开始的那种制度化过程,现在逐渐演化成为造就僵硬的官僚机构的过程,并有窒息组织的可能。保持活力是这个时候组织的关键任务,尤其是在组织需要寻求获取其他组织以不断扩张的时候。成熟阶段在组织的一生中常常占有最长的时间,在这期间,组织年复一年地缓慢变化而相对稳定。

(4)衰落阶段

组织终于开始遇到难以应付的问题:关键人物离开、组织的方针和策略与外部环境不相吻合等,组织只看重成员的服务时间,而不看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作为,尤其是新的思想常‘常受到阻力。于是,这样的组织开始了它的衰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先就存在于组织内部的各种积弊也已经由萌芽到成熟并开始暴露无遗,各种反常行为逐渐盛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