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43微生物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活性污泥。

【答案】活性污泥是指由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与污水中的有机固体物、无机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絮状物。

2. 发酵罐。

【答案】发酵罐是指一种最常规的微生物液体培养装置。一般是指一钢质圆形直立容器,其底和盖为扁球形,中央有旋转轴和搅拌叶,底部有无菌空气通入管和出料口。顶部由投料口、观察窗和排气口,外层有保温夹套和测温装置等。

3. inflammation 。

【答案】inflammation 是集体对病原体的侵入或其他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在相应部位出现红、肿、热和功能障碍,是炎症的五大特征。

4. 反馈抑制

【答案】多步代谢途径中,代谢产物对处于早期阶段的酶的活性所产生的抑制作用称为反馈

抑制。反馈抑制是变构调节作用的一种类型,代谢产物结合在酶的变构位点上使其活性受到抑制。

5. 寄主(宿主)。

【答案】寄主(宿主)是指寄生关系中被寄生的对象。

6. 新种。

【答案】新种是指最新权性微生物分类鉴定手册中尚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鉴定过的微生物,并在国际中认可的分类学刊物上获得正式发表。

7. 蛋白胨。

【答案】蛋白胨是将动、植物蛋白质经酶消化后的有机物,具有肉香的特殊气息,其富含有机氮化合物,也含有一些维生素和糖类,可以作为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原料。

8. 硫化作用。

【答案】硫化作用是指硫化氢、元素硫和硫化亚铁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生成硫酸的过程。

二、简答题

9. 试设计一表解对六类噬菌体进行分类。

【答案】六类噬菌体分类如下表。

10.生长因子包括哪些化合物?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分几类?举例说明之。

【答案】(1)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它的需要量一般很少。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留醇、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2)各种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可分以下几类:

①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不需要外界提供生长因子的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如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不少细菌,如E.coli 。

②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如乳酸细菌、各种动物致病菌、原生动物和支原体等。一般的乳酸菌都需要多种维生素;许多微生物及其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都需要不同的嘌呤、嘧啶碱基。

③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其代谢活动中,会分泌出大量的维生素等生长因子,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维生素等的生产菌。

(3)举例说明:例如是生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和棉阿舒囊霉。

11.什么叫数值分类法?试简述其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

【答案】(1)数值分类法的定义:

数值分类法,又称统计分类法,是依据数值分析原理,借助于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分类的微生物对象按大量表型性状的相似程度进行统计、归类的方法。

(2)数值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如是在工作开始时,先准备好一批待研究菌株和有关典型菌种的菌株,它们被称作OTU 。由于数值分类中的相似系数或是以被研究菌株间的共同特征的相关性为基础的,因此要用50个以上甚至几百个特征进行比较,且所用特征越多,其结果也就越精确。在比较不同菌株时,都要采用相同的可比特征,包括形态的、生理的、生化的、遗传的、生态的和免疫的特征等。

(3)数值分类的基本步骤为:

①计算两菌株间的相似系数;

②列出相似度矩阵;

③将矩阵图转换成树状谱。

12.水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答案】(1)首先,水是一种最优良的溶剂,可保证几乎一切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2)其次,它可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并参与某些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3)此外,水还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质,如高比热、高汽化热、高沸点以及固态时密度小于液态等,都是保证生命活动十分重要的特性。

13.在转导实验中,在基本培养基上除了正常大小的菌落以外,还发现有一些微小的菌落,试分析出现这些微小菌落的原因。

【答案】出现微小菌落的原因是发生了流产转导。

由于供体菌的片段不能重组到受体的染色体上,它本身不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随着细胞的分裂,供体片段只能沿着单个细胞传递下去,因为供体片段所编码的酶有限,每一个没有得到供体DNA 片段的子细胞不能合成新酶,但仍含有母细胞残留的酶,只能使细胞分裂一、二次,所以形成的是微小的菌落。

14.简述溶菌酶及青霉素作用原理。

【答案】(1)溶菌酶:能肽聚糖中G-M-G 处断裂,每隔6个左右断裂一次。

(2)青霉素:能抑制转肽酶的活性,

使中的短肽不能交联,低渗使细胞膜破裂而死亡。所以青霉素只作用在正在迅速繁殖的细胞中。

15.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是什么?简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1)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因素是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

(2)病原体侵入其宿主后,按病原体、宿主与环境三方面力量的对比或影响的大小决定着传染的结局,所以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三者的相互关系:

①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菌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能引起宿主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而基本上不会出现临床症状者,即为隐性传染;

②如果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菌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即为带菌状态,如不注意,就成为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③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物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即是显性传染或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