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总线共享cache 结构的缺点是( )。

A. 结构简单 B. 通信速度高 C. 可扩展性较差 D. 数据传输并行度高 【答案】C

2. 现有容量为10GB 的磁盘分区,磁盘空间以簇(cluster )为单位进行分配,簇的大小为4KB , 若采用位图法管理该分区的空闲空间,即用一位(bit )标识一个簇是否被分配,则存放该位图所需簇的个数为( )

A.80 B.320 C.80K D.320K 【答案】A

【解析】磁盘的簇的个数为:

而一个簇的位示图能管理的簇的个数为:所以需要簇的个数为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若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则可用D. 指令周期也称为CPU 周期 【答案】C

A. 微程序控制方式和硬联线控制方式相比较,前者可以使指令的执行速度更快

取代PC

C. 控制存储器可以用掩模ROM 、E2PROM 或闪速存储器实现

4. 对有2个顶点e 条边且使用邻接表存储的有向图进行广度优先遍历,其算法时间复杂度是( )。

A.0(n ) B.0(e ) C.0(n+e) D.O (nxe ) 【答案】C 。

【解析】遍历图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每个顶点查找其邻接点的过程。其耗费的时间则取决于所采用的存储结构。当用二维数组表示邻接矩阵图的存储结构时,查找每个顶点的邻接点所需时间

,其中n 为图中顶点数。而当以邻接表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找邻接点所需时间为0(e )

其中e 为无向图中边的数或有向图中弧的数。由此,当以邻接表作存储结构时,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图的时间复杂度为O (n+e)。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 设系统缓冲区和用户工作均采单,从外读入1个数据块到系统缓冲区的时间为100, 从系统缓冲区读入1个数据块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5, 对用户工作区中的1个数据块行分析的时间为90(如下图所示)。进程从外设读入并分析2个数据块的最短时间是( )

A.200 B.295 C.300 D.390

【答案】C

【解析】数据块1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 在这段时间中数据块2没有进行操作。在数据块1进行分析处理时,数据块2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 这段时间是并行的。再加上数据块2进行处理的时间90, 总共是300, 故答案为C 。

6. 设与某资源相关联的信号量初值为3,当前为1,若M 表示该资源的可用个数,N 表示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则M ,N 分别是( )。

A.0、1 B.1、0 C.1、2

D.2、0 【答案】B

【解析】信号量初值是3表示资源数有3个,当前为1表示已经用掉2个,剩余可用的资源数就只有1个了,由于资源有剩余,可见没有其他进程等待使用该资源,故进程数为0。

7. float 型整数据常用IEEE754单精度浮点格式表示,假设两个float 型变量x 和y 分别在32为寄存器

和中,若

A.x <y 且符号相同 B.x <y 且符号不同 C.x >y 且符号相同 D.x >y 且符号不同 【答案】A

【解析】两个数对应的IEEE754的标准形式为;

将IEEE754单精度形式的二进制转化为浮点数公式为由于fl , f2的符号位都是1, 所以fl ,f2符号相同,而阶码上

所以

所以fl 的绝对值

则x 和y 之间的关系为:( )

比f2大,而他们都是负数,所以所以选A

8. 浮点数加、减运算一般包括对阶、尾数运算、规格化、舍入和判溢出等步骤。设浮点数的阶码和尾数均采用补码表示,且位数分别为5位和7位(均含2

位符号位)。若有两个数

则用浮点加法计算X+Y的最终结果是( )。

A.001111100010 B.001110100010 C.010000010001 D. 发生溢出 【答案】D

【解析】浮点数加、减运算一般包括对阶、尾数运算、规格化、舍入和判溢出等步骤,难点在对阶、规格化、判溢出这三步。X 和Y 的阶码不同,所以应该先对阶,对阶原则为:小阶向大阶看齐。因此将Y 对阶后得到:Y

然后将尾数相加,得到尾数之和为:34/32。因为这

是两个同号数相加,尾数大于1,则需要右规,阶码加1。由于阶码的位数为5位,且含两位符号位,即阶码的表示范围在-8〜+7之间。而阶码本身等于7,再加1就等于8。因此,最终结果发生溢出。

9. 下列选项中,属于多级页表优点的是( )

A. 加快地址变换速度 B. 减少缺页中断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