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标准误差

【答案】标准误差指描述样本均值对总体期望值的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指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误差,即随机抽样误差分布的标准差。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差与总体标准差成正比,与样本的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公式为:式中为总体标准差,N 为样本的大小。标准误差是具体描述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的。标准误误愈大,抽样误差愈大,则样本平均数越不可靠;反之,标准误差越小,表明样本误差愈小,样本平均数越可靠。

2. 标准分数

【答案】标准分数指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种差异量数,又称Z 分数或基分数。它等于一数列中各原始分数与其平均数的差,再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公式为:

数据的标准分数

,为原始数据的值,式中,Z 为某原始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该组数据的标准差。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标准分数是一种不受原始测量单位影响的数值,用来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其作用除了能够表明原数据在其分布中的位置外,还能对未来不能直接比较的各种不同单位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比较各个学生的成绩在班级成绩中的位置或比较某个学生在两种或多种测验中所得分数的优劣。

3. 统计量

【答案】统计量(statistic ),统计学术语,指不含未知参数的样本的函数。设有一总体X

是取自x 的一个随机样本,

数,则称

统计量,是一个统计量。如,样本均值是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的函是一个也是一个统计量。在各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或推断中,

,若数学期望y 未知,可并不直接使用随机样本,而是将随机样本“加工”为统计量。在解决不同问题时有不同的统计量,统计量是直接用来进行分析或推断的重要工具。如正态总体

用样本均值X 去估计;在两个总体的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时,要运用Z 统计量或t 统计量。

二、简答题

4. 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

【答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数据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区分为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两大类。

①计数数据(count data ), 是指计算个数的数据,一般属性的调查获得的是此类数据,它

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一般都取整数形式。

②测量数据(measurement data ), 又称计量数据是指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

(2)根据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可把数据区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四种类型。

①称名数据(nominal data)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其数值一般都取整数形式,只计算个数,并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在教育和心理类调查研究中,有关被试属性的调查资料,大多属于这类数据。

②顺序数据(ordinal data )是指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的数据,是按事物某种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如学生的等级评定、喜爱程度、品质等级、能力等级、兴趣等。这种数据不具有相等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只能排出一个顺序,不能指出相互间的差别大小这类数据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③等距数据(interval data )是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的数据,如温度、各种能力分数、智商等。只能使用加减运算,不能使用乘除运算。

④比率数据(ratio data )既表明量的大小,也有相等的单位,同时还具有绝对零点,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各种感觉阈值的物理量等都属于这种数据类型。

(3)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把数据划分为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①离散数据(discrete data)又称为不连续数据、间断数据。这类数据在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的数值的个数是有限的。

②连续数据(continuous data)指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大小不同的数值。至少在理论上从最高到最低之间都可以进一步细分。

5. 如果你不知道两个变量概念之间的关系,只知道从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很高,请问你可能做出什么样的解释?

【答案】(1)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说明两变量存在共变关系,还不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

(2)根据相关系数的性质,系数值的大小只是表示变量变化趋势(0

(3)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只是显示出变量的变化趋势,并不能显示出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如果相关系数很高,还需要考察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这样来说明两个变量究竟是向同一个方向还是相反方向变化。

6. 解释相关系数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1)相关系数是一个指标值,它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只能说绝对值大者比绝对值小者相关更密切一些,不能进行四则运算。

(2)相关系数值的大小表明了两列测量数据相互间的相关程度。符号的不同只是表示方向的不同。

(3)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发现相关关系也并不是确定因果关系。相关值较大的两类事物之间,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这一点要从事物的本质方面进行分析,绝不可简单化。

(4)如果研究表明某一变量确实对欲探讨的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影响,则可以用协变量分析方法设法排除或控制那些变量的影响效应,找出要研究的变量之间真正的相关关系。如果两变量是线性关系,则可以用偏相关和部分相关进行控制,表示两个变量间纯净的相关度。

7. 2002年10月29日,《江南日报》发布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南京职工的人均月薪已达2690元,有人认为这一结果高估了南京人的月收入。你怎么看这个结果,试分析高估的原因。

【答案】我认为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报告有可能高估了南京人的月收入。

(1)如果此调查高估了南京人的月收入,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调查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也就是说选择到的样本只是一部分月薪偏高的人群,不能代表整个南京人的平均水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没有在抽样调查中运用随机化原则。

中华英才网进行的调查存在取样偏差问题是因为被进行调查的大多数是收入偏高的知识分子阶层,而收入偏低的样本可能由于上网的机会比较少,而被抽样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通过中华英才网进行调查的样本不能有效推论整体南京人的月收入7尺平。

(2)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与其他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通常抽样调查的误差有两种:一种是工作误差(也称登记误差或调查误差),一种是代表性误差(也称抽样误差)。但是,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另外,由于调查单位少,代表性强,所需调查人员少,抽样调查误差比全面调查要小。特别是在总体包括的调查单位较多的情况下,抽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高于全面调查。因此,抽样调查的结果是非常可靠的。

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他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

①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②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