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理工大学841数据结构及计算机组成原理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已知程序如下:

{

}

{

}

程序运行时使用栈来保存调用过程的信息,自栈底到栈顶保存的信息依次对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函数S (intn )是一个递归函数:①当实际参数小于等于零时则返回0, 并终止递归;

,并将S (n-1)的结果加上n

作为返回值。程序从②当实际参数大于零时则递归调用S (n-l )

函数开始,首先调用函数

数时,将;在函数中调用S (1)函函数的上下文保存到栈中,并进入函数S (1); 由于函数S (1)的实际参

,故将S (1)函数的上下文保存到栈中,进入S (0); 在S (0)中,数大于零,需要调用S (0)

实际参数小于等于零,递归终止。

2. 某同步总线的时钟频率为100MHz , 宽度为32位,±也址/数据线复用,每传输一个地址或数据占用一个时钟周期。若该总线支持突发(猝发)传输方式,则一次“主存写”总线事务传输128位数据所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

A.20ns

B.40ns

C.50ns

D.80ns

【答案】C 。

【解析】总线的时钟频率为100MHz ,贝U 时钟周期为10ns 。数据是128位,总线宽度是32位,所以需要4个时钟周期,而传输地址还需要一个周期,所以传输一个128位的数据至少需要5个时钟周期,所以至少需要

3. 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Amdahl 定理,程序的加速比决定于串行部分的性能

B. 多核处理机上运行的每个线程都具有完整的硬件执行环境

C. 按计算内核的对等与否,CMP 可分为同构多核和异构多核两种

D. 线程的切换比进程的切换代价大

【答案】D

4. 指令的寻址方式有顺序和跳跃两种方式。采用跳跃寻址方式,可以实现( )。

A. 堆栈寻址

B. 程序的条件转移

C. 程序的无条件转移

D. 程序的条件转移或无条件转移

【答案】D

5. 计算机系统中的并行性是指( )。

A. 只有一个事件发生

B. 两个以上的事件不在同一时刻发生

C. 两个以上的事件不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D. 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或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答案】D

6. 某计算机的控制器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微指令中的操作控制字段采用字段直接编码法,共有33个微命令,构成5个互斥类,分别包含7、3、12、5和6个微命令,则操作控制字段至少有( )。

A.5位

B.6位

C.15位

D.33位

【答案】C 。

,根据每个类中微命令的多少可以分别【解析】33个微命令分成5个互斥类(即5个字段)

确定字段的长度为3、2、4、3、3位,又因为采用直接编码方式,所以它们之和3+2+4+3+3=15也就是操作控制字段的位数。

7. 某系统有n 台互斥使用的同类设备,3个并发进程需要3, 4, 5台设备,可确保系统不发生死锁的设备数n 最小为( )

A.9

B.10

C.11

D.12

【答案】B

【解析】2+3+4+1=10

8. 若将关键字1,2, 3, 4, 5, 6, 7依次插入到初始为空的平衡二叉树T 中,则T 中平衡因子为0的分支结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答案】D

【解析】将图中给定的关键字序列依次插入到平衡树中,构成的平衡树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平衡因子为0的分支结点为3个叶子结点,故答案为D 。

9. 下面关于RISC 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采用RISC 技术后,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又恢复到早期的比较简单的情况

B. 为实现兼容,新设计的RISC 是从原来的CISC 系统的指令系统中挑选一部分实现的

C.RISC 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指令数

D.RISC 设有乘、除法指令和浮点运算指令

【答案】C

10.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在于( )。

A. 充分利用

减少等待时间

B. 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C. 有利于代码共享,减少主辅存信息交换量

D. 充分利用存储器

【答案】A

【解析】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优点是通过将用户的请求和请求重叠起来的办法来有效和外设的利用率。 地使用和外设。它设法让总有事情可做,以此来提高

11.以太网的MAC 协议提供的是( )。

A. 无连接不可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