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6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10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16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20

一、辨析题

1. 股份制可以成为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

【答案】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对十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股份制逐渐成为我国公司所有制的主要形式。股份制企业发展速度很快,我国股份制企业从1997年的7.2万家发展到近50万家,可见股份制已经成为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

2. 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不仅是一种质的转化,而且二者在量上也不相等。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全部预付资本,不管是劳动资料,还是原材料和劳动力,都要投入生产过程中使用。那些未曾耗费的资本,即固定资本中未曾磨损的价值部分,虽然不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但由于它们作为物质要素同样参加了商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它们也就都被看作全部参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样一来,剩余价值也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了。当剩余价值不是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白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即转化为了利润。

利润和剩余价值实质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仅仅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则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

因此,说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是一种质的转化是正确的,但是两者在量上是一样的。

3. 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上,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只能被动地服从生产。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有两种分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后者实际上也就是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1)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这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就分配的方式来说,分配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生产,也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分配。一些人以出资者的方式参与生产活动,他们就以投资分红的形式参与利润的分配; 如果以劳动者的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就以下资的形式参与分配。

(2)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在生产之前,必须进行生产资料的分配,即确定生产资料是归某个阶级、集团所有还是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问题; 同时,还必须对社会成员进行分配,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分配对生产也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力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因此,不能笼统的说是生产决定分配还是分配决定生产,要在具体的情况下做出具体的分析。

4. 借贷资本的出现使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成利息和企业利润。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借贷资本就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必然形成大量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在社会资本运动过程中出现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的同时,社会上也有一部分资本家因为手中的货币资本不足而需要补充。持有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贷款给急需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用,于是就在资本家之间形成借贷关系。

借贷资本的出现使资本取得了双重的存在,即发生了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资本除了作为货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功能,也就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的职能。与此相适应,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也相应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利息的形式; 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了企业利润的形式。由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因此借贷利息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二、论述题

5. 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案】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一切因素都属于资本家,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工人的劳动属十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属十资本家。

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是,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家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他之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之后,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创造了价值量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商品,资本家按商品价值出卖商品,不仅收回了资本价值,而且获得了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价值增殖发生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全部过程都符合价值规律,即资本家购买或出售商品都是以价值为基础。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

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 试论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答案】(1)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主要包括:

①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同时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有三大主要特征:一是突破了单一农业的传统的第一产业经济结构格局,逐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趋势,实现了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综合协调发展。二是由内向封闭发展逐步向外向开放型经济转化,初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额大大上升。三是农产品的商品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不断发展,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②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从而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动带来深刻影响。在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工业制造业比重的上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最强。从工业的部门结构上看来,行业调整取得成效,关闭了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企业,同时发展和增加了出口加工和高科技企业。

③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持续提高,出于增长时期,其内部的结构有一定程度改善。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比重明显下降,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电影电视业发展迅速,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2)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①在中国经济中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除建筑业外几乎全是第三产业的部门。以贡献的效率分依次是地质勘察、水利管理业、体育卫生和社会福利业、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农业和工业。这说明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包括建筑业)拉动的。然而通过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实证分析可知,对中国经济规模产生正效应的是第一产业和第_产业,而第三产业产生的却是负效应。因此,中国经济要维持长期稳定的经济高增长就必须改造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同时还必须改革传统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结构,并利用新技术提升工业的生产方式,以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率。

②在中国经济的第三产业划分中,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还没有商业化或产业化,它们仅只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没有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通过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使教育逐渐实现相应的产业化,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契机使科学研究和相关的技术性服务产业化,会使教育和科学研究成为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