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点阵理论的教学探讨

关键词:自旋,Pauli不相容原理,Hund规则,点阵理论,发展史,教学方法

  摘要


2003年,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课标将教材调整为必修和选修两种模块,必修模块中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为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提供选择的空间。在六个选修模块中,教师和学生们普遍认为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难度较大。此外,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化学课程要充分体现人文内涵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又特别强调了化学发展史对教学的积极作用。因此,本论文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中学化学教师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这些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调查问卷。我们的问卷主要考察了中学化学教师对该模块内容的掌握情况,分析问卷结果发现,有超过50%的教师对“自旋概念”、“Pauli不相容原理”、“Hund规则” 以及“晶体点阵理论”的理解并不十分清楚。
2. 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针对教材中简略描述的“自旋”、“ Pauli不相容原理”和“Hund规则”三个知识点,研究了各自的发展史,并结合化学发展史探讨了各自的教学方法。
3. “晶体点阵理论”作为高中化学竞赛的必考内容,由于其抽象性较强也是竞赛辅导的难点和重点。我们在文章中也研究了该理论的的发展史和教学方法,希望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该研究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在讲解化学概念和理论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轻松深刻的理解这些知识,为他们未来在化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