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儿科(医学高级)题库>内经题库

问题:

[单选] 《热论》中热病的“两感于寒”指()

A . 重复感受寒邪
B . 外感寒邪,内伤冷饮
C . 表里两经俱受寒
D . 手足太阳两经俱受寒
E . 以上均不是

女,58岁,突发走路不稳1天,MRI检查见右小脑半球异常信号,最可能的诊断为() 脑梗死。 病毒性脑炎。 脑出血。 星形细胞瘤。 未见异常。 患者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干,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黄,脉浮数。其治法是() A.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滋阴解表。 益气解表。 清暑解表。 辛凉解表。 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原因不包括()。 长时间站立。 左精索内静脉呈直角注入肾静脉。 静脉瓣发育不全,静脉丛壁的平滑肌或弹力纤维薄弱。 左精索内静脉下段位于乙状结肠后面。 腹膜后肿瘤压迫精索内静脉或癌栓充塞肾静脉。 患者男,74岁,慢性咳嗽、咳痰30余年,近10余年来气急并进行性加重,1年前呼吸衰竭经无创机械通气和抗菌等治疗获救。出院后病情尚平稳,但是动则气急。3d前因气候突然转冷而出现咳嗽加重,咳痰不畅、气急伴嗜睡和尿少,再次入院。体检T37.8℃,108次/min,R26次/min。意识尚清,但反应迟钝。气急,辅助呼吸很明显,吸氧下无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两肺呼吸音普遍降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无异常发现。腹软,肝肋下1.5cm,质中,无触痛,肝-颈逆流试验(-)。脾脏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水肿。血白细胞计数8.5×109/L,中性占0.8。吸氧2L/min下动脉血气分析pH7.28,PaCO280mmHg,PaO268mmHg。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肺动脉阴影增宽。诊断AECOPD,呼吸衰竭。给予面罩BiPA和头孢他啶联合环丙沙星静脉治疗。病情一度改善。但咳痰依然困难,痰多而黏稠。3d后病情出现反复,气急加重,明显发绀。拒用面罩BiPAP。胸片示右下肺大片均匀而浓密的阴影。其临床处理应包括()。(提示患者多次反复,咳嗽无力,排痰困难,乃作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周后出现高热,气道阻力增高。胸片示右下肺稍模糊,左下新出现大片密度均匀的阴影,遮盖肋膈角。气管吸引物培养(-)、肝肾功能正常。) A.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菌定量培养。 经验性调整抗菌治疗,要求覆盖非发酵菌。 加强痰液引流。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尽可能超声或CT检查明确有无胸腔积液和能否穿刺抽液进行诊断性检查。 应用胸腺肽以提高免疫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为提高应激能力和改善症状试用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 患者,女性,70岁,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假设信息)若该病人面色苍白,身热,肢厥,呼吸气粗,目闭口开,撒手遗尿,汗出黏冷,脉沉伏。治法是() A.救阴敛阳,回阳固脱。 B.清热化痰,开闭醒神。 C.救阴固脱。 D.回阳固脱。 E.开窍通闭,回阳固脱。 《热论》中热病的“两感于寒”指()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